第62章 十字路口(第1页)
"杀!杀!杀!"燕山脚下杀声震天,旌旗连云,徐光启、孙元化正在练兵。针对火铳不能连发的弱点,常洛提出,将从西洋进口过来的四千条鸟嘴铳加装上最锋利的刺刀。这一切中火铳弊端提议让徐光启、孙元化、毕懋康这些行家里手耳目一新,大呼:"皇太子英明!"火铳兵在战斗中经常会遇到火药用完了,或者来不及装填的情况,遇到下雨天火药也会被淋湿,凡此种种,使得火铳的使用极其受限。明朝的火铳兵在与建州骑兵的对抗中毫无优势可言,通常是还没来得及点火放铳就被利箭射中了,或者对方一个强冲击便溃不成军四处逃窜了。努尔哈赤极其鄙视明军火器营,称之为"废物营",压根没放在眼里。火铳加装上刺刀以后,则变成铳刀两用的了,远距离放铳,近距离拼刺刀,实战力直线提升。如此一来,就要求火铳兵除了擅长射击之外,还得精于肉搏。常洛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勒马立于军前。洪武帝、永乐帝、宣德帝都是马上天子,正统帝虽然在土木堡之变中被掳走了,武德却也很充沛。土木堡之变后,五军府名存实亡,兵部全面掌控军队,文官势力急剧抬头,这些人为了打压武将,再也不能容忍马上天子的出现了。正德帝非常喜欢舞枪弄棒,改名朱寿,屡次出关胖揍蒙古小王子。文官们担心失云去军权,很排斥这样的皇帝。因此正德是被黑得最惨的,不仅死得蹊跷,而且没有儿子,到头来便宜了道长。文官们的不懈支持太子,但太子荣升监国的之后重用锦衣卫,而且对火炮营凡事亲力亲为,引起了他们的警觉。"嘿,嘿,嘿!""嘿,嘿,嘿!"火铳兵两两一组,捉对厮杀。太子亲临巡视,火铳兵们练得格外起劲。军备松驰好多年了,充斥军队中的净是一些混子,像这样有板有眼高强度实战训练已经很少见了。"杀!杀!杀!""杀!杀!杀!"喊声震天,数里之外都清晰可闻。练完了格斗,又开始练战阵,随着孙元化令旗的指挥,只见火铳营方阵如同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前进时,步伐坚定有力,整齐划一,四千只火铳一齐举了起来,蔚为壮观。孙元化令旗一飞:"放铳!"一排排燃烧的火焰喷薄而出,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第一波刚刚结束,第二波无缝衔接,然后第三波跟上。等到第三波放完,第一波已经做好了射击准备。每一波射击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整个战场都笼罩在硝烟和火海之中。循环三轮之后,孙元化令旗一挥:"上刺刀!"唰唰唰…唰唰唰……声音令人胆寒。孙元化再次挥舞令旗,数千士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高喊着"杀杀杀",排山倒海般奔涌而去。看到这一幕,随同巡视的文武官员们莫不交口称赞。"这才是真正的能战之师啊!""这样的雄师能有十万,何愁建奴不灭?"常洛看得热血沸腾,对身边的毕懋康说道:"着工部会同户部、兵部。造一万件软甲、一万件轻甲,配备给火炮营。还有,火药的品质还须得提高,不要吝啬硝石和木炭,引火绳要造得结实耐用。"毕懋康拱手道:"是!但这样一来,又是一大笔开支。"常洛说道:"钱不是问题,你先找工部,不足的部分,我来想办法。"毕懋康又说道:"四百门战车的建造银子也无着落。""孤来想办法。"孙元化又指挥火铳兵撤退。善战者善败。撤军往往比进军更容易出问题,进军时士气高昂,全军将士只需要一门心思往前拱。但撤退总是发生在形势不利的时候,一旦出现混乱,或者有人居心叵测喊一嗓子,军心就乱了。这时候撤退就变成了溃败,将领根本无法指挥部下,士兵争相逃命,自相践踏而死者常常不计其数。一支军队如果在撤退时还能做到从容不迫,井然有序,配合默契,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往往是非常恐怖的。孙元化站在方阵中央,高举令旗,大声呼喊着指令。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传遍了整个战场,让每一个士兵都能清楚地听到。后队变成了前队,有序撤退。而前队则依然面向前方,火力全开,掩护前队撤退。不论前队还是后队,士兵们步伐都坚定而从容,纹丝不乱,令人赞叹不已。最后压轴大戏是二百门红夷大炮同时射击,炮火轰鸣,震耳欲聋,炮弹落处,一切灰飞烟灭。参加检阅的除了朝中勋戚和文武大臣之外,还有朝鲜国王李珲的使者,蒙古林丹汗的使者,日本德川幕府的使者,以及琉球王子、暹罗王子、缅甸王子。,!努尔哈赤在抚清之战中大获全胜,使得他在各国中威望大涨。但这次检阅使得各国明白,蕞尔建州偏居一方,终究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的,只有大明才是真正的天下共主!尤其是林丹汗,被努尔哈赤打得抬不起头来,在听了使者的报告之后,最终决定还是要与明朝结盟,共同对付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常洛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战争准备。努尔哈赤在暂时度过了雪灾带来饥荒,也在作着新一年的打算。时间不等人,现在己经是盛夏,如果不能抢在辽民收秋之前,与明国达成和议,那就必须发动对明军的攻击。没有别的选择。皇太极主和,莽古尔泰主战,代善居中,阿敏游移两端,谁占优势就抱谁的大腿。皇太极和莽古尔泰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努尔哈赤也不知道该偏向谁了,最后召开贝勒大臣会议,公议的结果是:"向明国发出最后通牒,明国向金国馈赠白银五十万两,粮食五十万石,重开抚顺、清河、开原、铁岭五座马市。如果答应这些从此之后,双方不再开战。如果不答应,将血洗开铁、辽沈!"袁崇焕接到皇太极的信,凭直觉意识到,建州这一次是来真的,要么接受建州的条件议和,要么作好决死战的准备。辽东十几万人马,年耗钱粮在七百五十万至八百万之间,这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花费五十万两白银,五十万石粮食,就能终结辽东战事,未尚不可以考虑。这是进退两难的十字路口,攸关万千人的生死祸福。袁崇焕决定星夜兼程赶回北京,向太子面奏。同时知会熊廷弼,一两个月之内,大战极有可能爆发,要作好应对最坏局面的打算。:()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