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第3页)
“你父亲和母亲都是很厉害的人,他们能保护你,你也跟着他们学本事,等你能打的过十个人了,再来找娘,好不好?”
到底是听话的孩子,谢昭迟疑了一会儿,乖巧的点了点头,只是之后一直守在胡娘子身边。
胡娘子却似乎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傍晚时竟然起了身,将孩子抱给穆婉后深深一拜,“这孩子就托付给夫人了,请夫人看在他年幼孤苦的份上怜惜他。”
穆婉感受着怀中孩子软软的身体,心中叹了口气,郑重道,“娘子放心。”
胡娘子最后看了谢昭一眼,狠心转身离开,一直趴在穆婉肩头默默流泪的谢昭忽然大哭朝她伸出手,“娘,娘……”
胡娘子快速钻进马车,消失在街口,当晚便病逝在了侯府的别庄,临走时吩咐,“用不着什么葬仪,也别叫哥儿知道,只一口棺材将我送回岚城便可。”
接到消息的时候,穆婉正好还在月恒院,刚刚将谢昭哄睡着,一时有些怔愣,即便在这个时代见多了生离死别,也依旧无法习惯。
长公主叹了口气,对穆婉道,“这孩子你先抱回秋尽院吧,留在这儿他总往偏房跑,容易触景生情。”
“谢昭和胡娘子具体怎么回事,等三郎回来给你交代,至于外头。就由我来处理,必然不叫你受委屈。”
穆婉知道长公主的意思,穆柔将胡娘子和谢昭送来,一是想攀附长公主,二便是想看她的笑话,只是她的算盘怕是要落空了。
等穆婉抱着谢昭离开,古嬷嬷问道,“下午那在门口探头探脑的小厮抓住了,怎么处置?”
大长公主脸上温和慈爱的表情慢慢消失,淡淡道,“打死。”又吩咐,“既然穆二姑娘这么迫不及待,明日招她来府。”
第52章052总有些人自以为聪明
自从将那对母子送入镇北侯府后,穆柔母女就翘首以盼等着侯府的消息。
然而到了第二天中午还没动静,穆柔心里忍不住犯嘀咕。
救回那对母子后,她努力的回想过上辈子这件事情的经过,非常确定穆婉八月十五将人送进侯府,八月十六姜氏就手足无措的回了娘家与家人商议,然后谢珩有私生子的事情就被爆了出来。
穆柔皱眉,“她总不能悄无声息的认下那孩子吧?”
“为什么不可能?”沈氏幸灾乐祸道,“早说了,她也就能在我们穆家横一横,在镇北侯府,若长公主和侯爷说要认,她敢不答应吗?”
穆柔为救回来的母子延医用药自然瞒不过沈氏,而当看到孩子的眉眼那一刻,沈氏甚至比穆柔还要积极——能给穆婉添堵的事情她从来乐此不疲。
沈氏开心的“啧啧”两声,“自己还没生,就先来了个私生子……就算嫁了侯府又如何?还不是要整天受那窝囊气,过段日子你成婚的时候她回来,咱们看看她还能不能得意起来。”
穆柔却摇了摇头,“答应是肯定要答应的,但以她万事不吃亏的性子,不可能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应承下来。”
上辈子的姜三姑娘就是这样。
其实谢珩有私生子这件事情算不上光彩,长公主虽然因为侯府子嗣单薄重视那个孩子,却没有要大张旗鼓宣告的意思,可姜家却为了找侯府要说法直接把这件事闹大了——便是侯府势大,也得讲理。
据说长公主因此准备将孩子送去庄子上养,姜三姑娘却又主动表示是侯爷子嗣,愿意收为庶子。
当时她们在宫里听说这件事的时候,当下就有人嗤笑,认为那位姜三姑娘手足无措是假,把事情闹出来,趁机要好处是真。
多了个私生子也许会惹人嘲笑,但那孩子是谢珩在岚城时中药后的意外,错并不在姜氏,而且孩子的生母还死了,姜氏认下那孩子,对她来说绝对利大于弊,首先就是让谢家对她有愧,而她确实趁机要到了一部分管家权;第二就是赚了名声,那段时间不管人们内心如何想,面上都赞她贤惠;第三,多了个孩子,能增加她和镇北侯接触的机会。镇北侯再不喜欢她,为了孩子也得常回后院看看,家中小妾们常用的手段,简单却有效。
也许损了一些面子,但里子是赚足了的。
穆柔觉得穆婉那么精明的人,应当比姜三算计的更狠才对。
她将这番分析与沈氏说了,沈氏立刻道,“那她若回来我们还真的去镇北侯府帮她吗?不行不行,她要真回来,这事儿咱们绝对不能出头。”又道,“你怎么回事,怎么还盼着她好呢?”
“娘,”穆柔道,“您能不能往长远看看。”
“她要敢这么做,那就是在算计侯爷和大长公主!她算计爹爹和母亲你们是没办法,但您以为长公主会没有法子吗?”
上辈子一开始她也觉得姜氏的做法挺聪明,既然得不到镇北侯的喜欢,那就抓住自己能抓住的东西,至少稳固了镇北侯府夫人的位置。
但后来在宫里呆久了,见识到了皇家的狠辣无情,才知道姜三的算计就是在找死。
“皇家公主的手段,可狠着呢。”
事实上姜三确实得意了一段时间,但没多久管家就出了大丑,之后别说管家权,连她自己的院子都没了做主的权利,比刚嫁进去时还不如,上京三岁小儿都知道她空余一个镇北侯夫人的名头,其实什么都不是。
倒是穆婉得了长公主青睐,隔三差五被邀请入侯府,李家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如今想来,穆婉明明不得李亦宸喜爱,李家人却始终对她尊敬有加,应该也与大长公主有关,李亦宸虽然年纪轻轻就成了首辅,可是垂帘摄政的大长公主,想罢免他也是轻而易举。
沈氏闻言开心道,“所以若穆婉敢回来诉苦,就会得罪大长公主,你却能成为大长公主身边的红人?”
她兴奋的起身踱了一圈,又敲了敲掌心道,“若是这样,李家那老虔婆也不敢再挑剔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