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1页)
蔡伦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道:“臣记下了,陛下请放心。”
邓绥笑道:“尚方令办事,朕素来放心。你把朕的这些意思也传给那些姊妹,让她们心中勿忧。另外,别忘了告诉她们,归家之后朝廷不干涉她们的再嫁。”蔡伦应下离开。
次日一早,冯贵人周贵人等世家女子皆愿回家,其他嫔妃本来因不知家庭情况还在犹疑,生怕回到故乡,家中无人受人欺负,还不如留在宫中。但昨晚听了皇太后的安排,也都下定决心要回家。
三日后,阳光明媚,邓绥送别这些女子归家,心中既为她们高兴,也有浓浓的离愁别绪涌上心头,情之所至,邓绥忍不住吟起《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毛。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1
在邓绥的吟诵声中,冯贵人等人纷纷泣涕如雨,一如当年卫庄公夫人庄姜送卫庄公妾厉姒归陈。从此,山高水长再难相见。
在燕燕之声中,青春年华的女子们带着积蓄和赏赐在兵士的护卫下踏上了魂牵梦绕的回家之路。
祸不单行
种花国古人但凡要做什么大事,必要请出老祖宗,仿佛老祖一出,四海靖服。然而,但凡有个小学文凭的人都知道,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王莽托古改制,师古而不适用,身死族灭。邓绥送归嫔妃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却是违背了祖制。
前汉时,汉成帝驾崩,班婕妤自请守帝陵。哀帝驾崩,得势的政敌将赵飞燕和哀帝傅皇后贬去守皇陵,两人不愿皆饮药自杀。
至东汉时,就出现诸园贵人一词,指的就是那些无子被送去守皇陵的嫔妃。
邓绥的灵光一闪,请出老祖汉文帝的遗诏,堵住了一些公卿百官的嘴。以老祖对抗祖制,堪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纵使反对的大臣也说不出什么强有力的理由。
先帝去后,邓绥都是遵照祖制或者按旧例处理事情。如今,打破祖制竟然让邓绥的心境豁然开朗。
是的,只要她坚持,她可以做成任何一件事。邓绥竟然有了这样的想法。此时的邓绥还未意识到,她这种心态叫做“乾纲独断”,独属于帝王的“乾纲独断”。
从参谋到决策,邓绥迈出重要的一步。先帝留下的影响逐渐退却,这个天下已经由邓绥掌控。
邓绥的心中蓦地涌现了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和……野心。她自幼学的儒家经典,进宫之后更是跟着班昭学习,儒家的克制仿佛镌刻她的骨头上。
然而,此时的她竟然有一种放纵的感觉,仿佛一直以来束缚她的东西,突然“啪“地一声碎了。
邓绥回过神,对着公卿大臣开始发号施令。第一件事就是下诏“罢祀官不在祀典者”。
前汉末年谶纬大行,到新莽时达到顶峰,光武复汉之后,下令禁绝谶纬,虽有成效,但鬼神之事,无稽之谈,在民间颇为流行,甚至在宫中和权贵之中也十分流行。当年阴皇后被废,就是因为巫蛊之祸。
邓绥素来不相信这些鬼神之谈,也不好淫祀。鬼神难征,淫祀无福,这些东西罢了最好。
第二件事与其说是加恩母族,不如说巩固自己的权势。
邓绥擢邓骘为车骑将军,邓悝接任虎贲中郎将,邓弘和邓阊皆为侍中。早已病卒的父亲邓训也被加恩。
邓绥的父亲邓训是一代英豪,曾任护羌校尉,招纳安抚诸羌,颇得胡羌信服。邓绥当皇后之时,汉和帝加封过一次,追谥其为平寿敬侯。
这次的追封并非由邓绥提起,而是由太傅张禹、太尉徐防和司空陈宠提出,本来陈宠还想拉上儿子陈忠一起,但陈忠认为前朝没有这样的例子,不仅自己不愿意联名附奏,还不让老爹陈宠上奏。
面对张禹、徐防和陈宠的好意,邓绥拒绝了,仅仅是为父亲添了一些祭拜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