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第1页)
姜琰被这声兴奋的吼叫吸引了过去,此时徐营拿着一张纸,用笔杆敲打着那张纸道:“按照姜小姐的算法,你们漕运司去年少了三十艘船的成本,这是怎么回事?你身为浙江清吏司监管不力!”
戴新如冷哼道:“疏桐兄也别急着将错都推到我头上,去年漕运司的账可都是令人重抄了一本送到应天去了的,那时你已经在京中,竟然没有注意到这账面的错误?”
徐营“嘿”声道:“这么说你承认漕运司的账务有错了?”
戴新如努嘴道:“我可没承认。”
“你……”
姜琰看着两个文质彬彬的青年才俊互扯头花实在是稀奇事,引得一些知情不知情的同僚们纷纷望过来,戴如新白净斯文的脸上开始泛红,徐营倒是脸皮比他厚一点,继续说道:“那你说你为什么不知道这三十艘船的去处?”
戴新如静默一瞬,平静地说道:“我不知道。”
他抬眼看向徐营,目光里满是寒气:“你有什么权利质疑我?我们是平级,若是要问,也应该是沈大人问责吧?”
徐营瞬间安静下来,神色慌张地看向周围的人,这些人平日里与他算不上交好,点头之交而已,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质问戴新如,这些人会不会从此记下来等着什么时候参他一笔?
可这个戴新如,实在可恨!
姜琰见他们之间的恩怨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然而沈瑜春还站在她的身旁没有上前调解,有心提醒他道:“沈大人不去劝劝?万一打起来怎么办?”
“打起来?”沈瑜春好像听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坚定地说道,“不会。”
姜琰对他们这对宿敌充满了好奇,还想再问,却听沈瑜春主动开口说道:“若是真那么恨戴新如,他就不会去江西清吏司了。”
沈瑜春接着把故事说下去:“徐营虽然和戴新如不对付,但也没真的厌恶他到要让他和父亲生死离别,于是当晚就去找陶大人,哦,也就是户部尚书陶随,陶大人,让他将戴新如的事情告知圣上,望圣上收回成命,可那时沈家得圣上亲近,杭州知府初云升贪污初现端倪,为了在江浙地区对他形成制衡,圣上还是决定让徐营上任湖州。”
“那难道是徐营没和戴新如说清原因?若真是如此,戴大人实惨,可也怨不上徐大人吧。”
沈瑜春看着徐营道:“你觉得徐营是能吃哑巴亏的那种人?”
姜琰转头看向面前叭叭叭叭和机关枪一样宣泄自己多年不满的徐大人和坐在他右侧一言不发的戴大人,肯定地答道:“不像。”
“是吧……”沈瑜春表示赞同,“圣旨下来的那天徐营就去找戴新如说清了,戴新如当时也和现在一样什么都没说,一个月以后,就在徐营到任的那天,戴父去世了。”
“而戴新如此时正在去江西的路上。”
是啊,这边高朋满座,那边白绸飘扬,若是换作姜琰,她怕是这辈子都不会原谅徐营了。
姜琰听完这个故事,心里空落落的,定定地看着他们,沈瑜春伸出手想要拍拍她的肩膀安慰一下,却在想到她现在是女儿身时默默收回,他只能安慰她道:“不过没事,一年以后戴新如就在回朝禀报的时候抓住徐营处理税赋上的一个错误,那个时候正好徐营的大哥战败,为了敲打徐家,戴新如成了现在的浙江清吏司主事。”
“……”
看来戴大人也是个记仇的人啊。
听到这儿她大概明白为什么两个人的关系到现在都无法缓和了:徐大人是天之骄子,性子上难免有些少爷脾气,却遇到个从小是块硬骨头的戴大人,两个人还因为父辈的关系不得不一起长大,想必幼时也被不少世家子弟嘲笑,戴父生病他完全可以当作视而不见,可他却为了这件事让圣上重新考量自己的仕途问题,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做得很很不错了;但站在戴大人的角度上,他爹和徐家主是生死之交,为了救他甚至断送了一条腿,没人会要个瘸子干事的,戴新如从小就被迫和徐营一起长大,逢人便对他说要懂感恩,是家主好心收留了你们一家,你还能和沈少爷一起上学,是你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戴新如估计也纳闷,自己好像也不必徐营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
等到了为官之时,这种“捆绑”的关系就更加明显了,徐营注定是要飞黄腾的,自己只能乖顺地听从上面领导的安排,他又不能失去这个官职,自己也没有反抗的能力,就因为这个,他只能再次重复父亲的命运——或者是屈辱但光荣地活着,或者是光荣但屈辱的死去。
他只有这两条路可以选。
哪怕是他羽翼丰满了,在朝廷里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他也无法摆脱被别人当作棋子的命运。
就像他现在能当上浙江清吏司的主事,看起来是他扳倒了徐营,其实只是徐家不受圣上宠爱罢了,自始至终这些都和他无关,没有他戴新如,还会有别人在这个时机上谏来浙江的。
他们二人都是何等聪明的人,能不知道对方这么多年到底在怨恨什么吗,可他们又有谁能解开这个误会呢?
没有人,因为所有人都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