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3章 除了元光还有谁能行(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简单来说,传统借贷模式让位于股份制银行和证券市场,英格兰顺势成为全球金融中心。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内燃机、石油化工和钢铁工业为标志,阿美利肯和德意志成为中心,金融体系开始进一步专业化,爱迪生的电力系统、卡内基的钢铁厂等需要巨额资本,催生出投资银行这一新模式。

行业整合(如标准石油、通用电气)依赖金融资本运作,金本位制确立带来了国际资本流动加。

同样整个生态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方单一银行制下的小银行无法竞争,逐渐被摩根等大财团吞并。

而欧洲老牌贵族银行(如法兰西罗斯柴尔德分支)则因为过度依赖政府债券,错失工业投资机会。

投资银行和全能银行推动了垄断资本形成,美、德的金融巨头通过“资本+技术”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过去每次技术革命都伴随金融体系重构——无法适应新产业需求的资本力量衰退,而拥抱创新的机构崛起为全球巨头。

现在自然也不例外。

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相关资产,从期货到股票再到债券,都面临着价值归零的预期,中东和大毛这些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将直接面临财政危机。

像挪威主权基金这种需要面临着全面转型。

甚至就算是华国,近乎免费的能源导致生产成本骤降,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进入长期通缩周期,央行可能被迫推行“负利率+全民基本收入”政策来维持经济流动。

这对所有群体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

以这次1o万亿的投资来说,前往太空的基建动辄1o万亿起步。

欧洲、阿美利肯、霓虹、枫叶国这些国家要不要跟?如果要跟的话,打算投多少钱,是企业来做这件事还是政府机构来做?

谁来能够获得足够的信任,谁来操这个万亿只是门槛的盘子?

全球除了陈元光以外,谁站出来说,大家给我投钱,我来负责太空时代的基建,谁敢保证?

同样是执行宏大项目,开拓者系列火箭、光甲号空间站、长空号空天飞机、嫦娥月球基地、吴刚系列月球农场。

陈元光有如此多的具体项目来佐证,其他机构呢?

过去航天领域赫赫有名的机构,nasa想要操一个一千亿美元规模的盘子,也就是新的国际空间站项目,他们计划要花1ooo亿美元,全面对标华国的光甲号。

也要在地月之间的拉格朗日点去建造空间站。

1ooo亿美元,除了霓虹之外,之前的成员国全部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项目的不感冒。nasa连一千亿美元的信任度都没有。

换spacex来呢?这个前最著名的民间商业航天机构,也同样不行。

spacex固然在火箭领域展现过自己的能力,但对于这类巨型基建项目,横跨多个领域的太空基建,他们可从来没有证明过自己。

更重要的是,如果只是火箭射,聚焦在这种细分领域,阿美利肯没问题,但一旦蔓延到光伏、空间站、地月往返等多个领域,这对操盘手所在国家的制造业基础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spacex不行背后本质还包括了,阿美利肯孱弱的制造业支撑不起如此庞大规模的基建项目。

一个最基础的数据,钢铁产量。

你无论是空间站、太空光伏组件、航天器,这些都需要用到钢材。

无非是钢材类别罢了。

华国的钢铁产量是阿美利肯的十倍。

你的地基就不牢固,就别指望能够支撑起如此庞大的计划。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至于多国联合,欧洲和阿美利肯联手呢?那这之间的利益纠葛会吵到天上去,光顾着开会没人干活了。

所以在今天的会开完后,陈元光次公布了外界此前难以想象的广寒工程后,在座的金融大佬脑海里思考的问题包含了同一个。

那就是未来的投资模式会是什么样。

互联网激了天使投资这种模式,天使投资在过去二十年成为主流。

未来呢?

动辄万亿起步的规模,天使投资显然不适用。

大家都想到了虚拟货币,也许虚拟货币会是新的模式。

项目靠着起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通过虚拟货币的形式直接面向个体募资。

区块链在这种时候,也许才是真正挥其威力的时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