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1页)
司马绍端着酒杯,看着王桓的样子,笑意从嘴角蔓延到眼睛,“嗯,你肯定没问题,但为什么是烤鱼,我还是喜欢清蒸。”
王桓一本正经地摇摇头,“你不懂,荆州的山里有一个小镇名叫周湾,周湾被围在大山之中,那里人很少。有一年,我带兵误入,那里的百姓可热情了,给我们上河里抓了最大最好的鱼,烤的鲜香,绝对比你们宫里的御厨做的还好吃。”
王桓一边拿起那壶梅花酒给自己添杯,放下酒壶,又手舞足蹈地给司马绍描述那份烤鱼的动作,最后的结论是,“反正肯定比你那日烤的好吃。”
司马绍给自己也添了一杯酒,举起杯子和王桓相碰,“和阿容一比,我的过往似乎有些枯燥了。”
他尽力地想要回忆自己过去里有趣的画面,但却只想得起母妃的死,以及在那同时,他的父亲在天下臣民的朝拜和恭贺声中,一步步走向了高位。
“其实我小时候,也经常和你的几个兄长一起从学堂偷跑出去逗蛐蛐,还曾与他们一起蹴鞠。”
这些记忆太久不想,司马绍觉得他们在记忆里都已经模糊了,只是当下好不容易翻出来了,便想与人说说。
“你为什么要当将军,为什么非要北伐?”
借着王桓似乎有些醉酒,他问出了那个一直以来一直盘旋在他脑子里的问题。
王桓听见这话,趴在桌子上微微皱起了眉头,眼神上飘,似乎在回忆。
司马绍没有催促,又给自己添了一杯酒。这劣质的酒精实在是太醉人,他有些懊恼地摇摇头,这个问题问得有些过分唐突了。
王桓却没有想这么多,思索了一会儿缓缓张口,“当年晋北灭亡,我们一家从洛阳南渡,准备到健康投奔叔父。我们带着一些奴仆还有大批的书卷和食物上路。那时候,逃难的难民太多了,他们一直跟在我们后面,一直一直跟着。我们有马车,他们却连鞋都没有。”
王桓仰起头又喝下一杯酒,继续喃喃,像是在自语,又像是在诉说多年未曾示于人的隐秘心事。
“我们用完晚餐,他们便跟在后面将我们没吃完,或者是没带走的东西一一捡去,直到有一天,趁着我们吃饭的间隙,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几岁的孩子跪在我面前,求我能赏赐些粮食给他们,救她孩子一命。”
说到这里,王桓的记忆似乎又被拉扯到那日下午,她的眼睛里依稀浮现出了迷茫,不解,最终归于痛苦。
“然后呢,你给她了?”
“对啊,我给她了。”
年纪不大的王桓从来没见人如此可怜的哭求,那个女人怀里的孩子,看起来与她家的小妹差不多年纪。
身边的侍卫和奴仆都阻拦她,她却不听,将车上的粮食足足拿了两袋,递给那女子。
十岁的王桓可能想不到,自己这样一个看似善意的举动,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那些流民已久太久没吃东西了,跟在王桓他们的车队后面捡的那些吃食根本填不饱他们的肚子,随着跟随的流民越来越多,因为极度的饥饿驱使着他们逐渐丧失人性,便成了麻木的野兽。
所以当他们看见肥美的猎物不仅拥有着令人艳羡的食物,还那样的柔软可欺后,他们便像疯了一般,向猎物露出爪牙。
先是有人冲上去抢夺那女子手里的粮食,紧接着,便有人扑向了年幼的王稚,那时身为兄长的王桓还有他们的阿娘带着护卫死死地护住王稚。但和那些已经被饥饿冲昏了头脑的野兽,侍卫的阻拦也仅仅只是一瞬。
王氏的车队被冲散了!
为了护着王稚,王桓和阿娘一直带着她逃亡,母子三人最终被困于一处山坳,那年冬天冷得让人发抖。
王稚渐渐懂了,什么是寒冷,什么是饥饿,什么是生死。
一场寒冬,体弱的阿娘和王桓没能熬过去,只有自小练武的王稚,于那一场劫难中逃生。但谁又知道,那一场雪,埋葬的是三个人。
等她拖着疲惫的身姿,凭借机灵和难民一起逃往南方,来到建康时,连她父亲都没能认出她,反而以为她是兄长王桓。
自那起,王稚也“死”了。
王桓趴倒在桌上,嘴里似乎还默念着“阿娘”和“阿兄”。她又回到了那一场大雪中,或者说,她从未从那一场大雪中离开。
司马绍下意识地伸出手抚在王桓头顶,他控制着力道,希望能将手心温热传给那个困在大雪中的女孩。
王桓突然又张口呓语道,“我要回去,回去为阿娘和阿兄敛尸。”
司马绍指腹轻轻划过王稚的脸颊,擦去那一滴泪,柔声道,“会回去的,我们都会回去。”
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