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0章 医院中层的反对(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院的领导们傻眼了,一个个表情哀怨。

林三七却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收购医院其实是他主动提起的,向院长是在给他打掩护。

向院长这时候点了点医院门诊大厅,语重心长道:

“小袁啊,你看看咱们中医三院,病人数量是一年比一年低,门诊人次只有一院的十分之一,而且你们还不设住院部,这就导致病人资源进一步下降。

现在医院的班子已经搭当5年了,你们自己想想看,5年了你们的成绩如何?每年需要学校补贴你们多少?原本我们学院还指望你们赚点钱反哺,结果却是反哺给了你们。

当然,我知道医院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也不能全怪你们,但我想这样年复一年烂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我们总是需要作出一些改变不是?”

袁成济咽了咽口水,艰难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向院长,咱们中医三院好歹有3o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全院职工有267人,如果冒然转制,恐怕会引起职工们的不满,毕竟这批职工也不好重新安排工作啊。”

国企改革最大的难点在哪里?问题就出在“人”。

像林三七购买生产线的那家西南医疗器械公司,宁可在成都重新建一个新厂,也不愿意改造升级老厂。

就因为老厂的工人太多,太容易闹事,反对任何改革和变动。

旁边几个中层干部们也诉苦道:

“向院长,现在医院效益差,职工收入本来就比兄弟医院低,如果再转制,恐怕人心浮动啊。”

“是啊,公立医院变成民营医院,这中间的差别太大了,医务人员们未必肯留下。”

“向院长,这事还得三思而后行啊。”

向院长抿了抿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摆了摆手:

“转不转制还不一定呢,我想卖医院,林董还不一定愿意收购呢。现在建家新医院又不是啥费劲的事情,想必岭南堂坐堂大夫收入有多高,也不用我多说吧?他们也不怕没人去坐诊。”

中医三院的一众人一听,也是。

林三七又不是非三院不可,只要有钱,收购一家医院那还不是小事?这事应该学校求着林三七才对。

林三七也打圆场道:

“大家也不要担心,收不收购医院我们肯定要评估过的。如果我们真的决定收购,不愿留下的我们肯定愿意放人;愿意留下的,收入方面肯定不会让大家吃亏不是。”

其实林三七心里想的,真收购了,行政人员肯定要全部砍掉,一个不留。肯定要重新聘请更专业的职业经理人。

反而是一线的医生、护士、药房、医技们可以留下,一家医院总是需要有人干活的不是。

袁成济轻叹了口气,于是冲着向院长和林三七伸了伸手:

“那我们就带林董参观一下,呵呵。”

中医三院规模也不算是太大,医院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走一圈,不到一个小时。

对三院林三七是满意的,从他的眼光来看,南边的门诊楼一共有6层,大大小小的诊室加起来过1oo间,足够使用了。

另外医院还有一幢住院部楼,虽然现在没有病人住院,但至少房间都放在那儿,随时可以开启。

医院最北边还有一幢楼完全可以当作科研用楼,到时把药物研究课题组都放到这里,再多派些安保,简直是完美。

关键还在于,中医三院在珠江的小岛上,环境太好了。

对三院来说这是缺点,导致病人交通不便。但对林三七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优点。

毕竟到岭南堂中医馆看病就诊的,那都是全国各地的富豪或者上位者。

这批有钱有权的人凡事讲究一个特权。

如果医院里人山人海,看个病都排队半天,做个cT都提前预约,这可不符合富豪们和上位者的要求。

他们又不怕花钱,富豪有得是钱,上位者则几乎都是别人帮着买单。

他们需要的就是最顶级的服务,不差钱。最好医院里就没几个人,他们到了医院直接就可以找大夫看病,拿了药就可以直接走人,这样服务享受了,隐私保护了,心情也愉快了。

当然林三七也愉快,大富豪来看病,官太太来调理身体,一个疗程收费几十万到几百万那都是小意思,收少了病人反而不高兴,觉得没享受最好的药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