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2章 准备一个见面礼(第2页)
若是按照历史上的局面,当下弘农杨氏应该多数在弘农郡内,但是现在曹军在河洛和骠骑大战,秉承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原则,弘农郡内的杨氏子弟族人自然而然的就来到了山东中原地区,在京都许县周边暂时居住下来。
其实河洛被侵占,杨氏被驱赶出了家园,倒也不算是什么。
毕竟这年头,能活着就不错了,颠沛流离的家族也不仅仅只有杨氏一家。
所以如果杨修不死,杨彪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发飙!
虽然没有一个字在骂曹操,但是鬼侯等人是谁啊?
这但凡是读了几天书的,大体上都是明白,然后也就明白了杨彪提及这些典故的意思!
于是乎,再怎样要卖孩子人血馒头的,多少也是要顾及一下颜面,至少不能像是后世米帝的那种吃法,襄邑刘氏、睢阳戴氏等人便是纷纷的改变了承诺,或是推脱,或是谢客,最多说一句『再说再说』就没了下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风潮没了镇压的把手,又被杨氏这文章一搅和,再加上又搜捕不到崔琰,整个事态顿时按压不住,越来越是闹腾起来。
曹操多年以来对于山东的强压,就像是不断压缩的弹簧,现如今稍微找到了一些宣泄的出口,便是陡然爆发出来!
曹操在徐州杀人,在青州杀人,在河洛杀人,在冀州杀人,固然一时让人畏惧,顺服,可是埋下了许多的隐患,现在这些隐患就开始反噬曹操!
……
……
现如今曹操丞相府内,厅堂之中坐着的,自然都是彻头彻尾的曹氏一派。其中大多数的人,是与曹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但是毕竟人心隔肚皮,又有谁能清楚这里面就全部都是忠诚于曹操的人呢?
许县乱事从最初夜间的躁动,到了当下风潮涌动,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这让习惯了缓慢节奏,事态循序渐进的山东之人多少有些不习惯。
一些年迈之士聚集到了皇宫大街上,呼号哀鸣。
这些年老长者,拄着拐棍,白发皓首,在寒风当中悲切指控,表示要严惩凶手,抓捕屠夫,惩治奸妄。
就算是傻子,也是知道事情不对了。
刘协站在皇宫城门上,不仅没有下令驱逐这些老者,反而让宫内的黄门宦官出面,给这些老者带去了锦垫,让这些老者可以站累了,还可以坐下来休息。
这种暧昧的态度,使得在皇宫之前汇集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人不拿刀枪,也不指名道姓说曹操,只是要求调查抓捕杀害学子的凶手,惩治屠戮无辜的贼人……
这就让曹氏上下的人也不好做些什么,总不能是明面上搞一下此地无银三百两吧?
认罪,绝对不可能。
道歉,那也是想都别想。
众人坐在这里,心中也有一些疑惑,就是这一场乱事,为什么就这么生发起来?
虽然说行大事必要周密,崔氏搞事情肯定也是秘不外宣,但是不可能一点迹象都没有啊?
事先没有奔走联络,利益交换,这是极难想象的。
而且一旦牵扯的人多了,难免就会有些这样或是那样问题,走漏了风声什么的,也就自然可以让荀彧等人知晓了。
可是一直到了现在,在座的众人都想不太清楚,崔琰是怎么和其他人联络的……
从崔琰到了许县之中开始,就基本上是在监视之下。
虽然不至于是软禁,也不是时时刻刻都派人贴身跟踪,但是在宅院之外,在街道两侧,在官廨之中,都是有眼线,不管崔琰做什么事情,见什么人,都会记录禀报上来。
『城外!』程昱低声说道,『城外……我等疏忽了!』
荀彧微微点头。
他同样也是想到了,但是没有办法。
监视,是需要人手的。
而这一场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能保持在许县之中的监视网,已经是尽力了,城外那些比较偏远一点的地区,曹氏的校事郎根本无法覆盖。
『敢问令君,如今舆论涛涛,当何以应?』任峻不关心那崔琰究竟是怎样联络的,他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这个局面要怎么处理。
毕竟他动手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