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倒不曾。”

郭逸安一时语塞被他堵了回来,但仍觉此事不妥,他家中明明和自家一样,希望他们登科及第,早取功名。

“但家中……”

“是,所以才寻你打了掩护不是,暂时也就只有你能知道这些了,你若有什么想问的直说便是。”

他想问的林非晚岂会不知,正是想到了,今日才先从他这里开始,给自己一个缓冲,若连同龄的友人都无法说服,日后谈何向家中坦诚。

“此事你当真是打心里愿做的吗?”

郭逸安其实觉得面前这个林非晚有些陌生,他好像不曾见过真正的他。

“此心已决,不愿改之。若两月前,心中尚且有些松动,现却是定了心意。”

这是他先前寻不到的乐趣,寻到了变觉得过往的十五载都有些荒废了,虽与旁人看似不同,若都一样,反倒索然无味。思及此,望向郭逸安的眼神就更加坚定了。

“若你真心,我自是敬服你,但这路却要你自己走下去的。”

郭逸安是没有这样的勇气,他只能按照家中安排好的,一路走下去,不容偏差,心中烦闷,又饮了数杯。

与郭逸安的坦诚比林非晚想象中的结束得要快上许多,甚至都没有进行过多争论他便接受了他的不同,这不禁令他有些挫败,燃起的斗志熄了大半。

他倒不担心他会将此事泄露出去,两人相识数年,最基础的信任还是有的。

心中不畅,望向窗外,雪粒飘飘洒洒地落下,像是没有烦忧,才离开不足一日,便已经开始思念绣坊的生活了,不知师姐他们是否安全到达了。

*

赵家老宅,赵桑榆一行人下车的时候,祖母已经等在了门外许久,肩头已经积攒了不少雪粒。

“阿榆,我们阿榆回来了。”

赵桑榆一下就扑进了老太太怀里,甜甜地叫了声“祖母”,春柳紧随其后,乖巧地叫人,“阿祖。”

“快进屋,天这么冷,进屋里说话。”

赵春娘忙上前掸掉了老太太肩头的雪,把抱在一起的三人往院子里推。

堂屋里暖融融的,老太太将火塘提前烧得旺旺的,赵桑榆一进来感受到热气,便就将手炉丢在了一旁,坐到了火塘边的小板凳上,烘得脸上红扑扑的。

老太太年岁大了走得慢,还是春柳和她一起慢慢走着的,一进来边看到了笑盈盈的赵桑榆,惹得老太太也很是开心。

“塘底有蜜薯。”

老太太指了指左侧熄了的火塘,赵桑榆立马转移了阵地,取下了一旁的火钳,伸进塘洞中扒开了表层的余烬,里面果然埋着几个大大的蜜薯,表皮有些地方已经被烤成了焦黑色,有金色的蜜汁从裂缝中渗出,闪闪发亮,阵阵香气涌入鼻腔,引得口水泛滥。

她拿起一旁的火钳迅速稳健地夹出了两个看起来最甜的,放到了一旁的石板上,轻轻敲了几下,蜜薯表面的余灰便散落了下来,香气变得更加诱人。实在是烫手,赵桑榆又撅起嘴呼呼地吹了几口气,企图加速表面的温度降下来。

终于,蜜薯的表面降到了可以触摸的温度,赵桑榆拿起轻松一掰为二,便露出了香甜软糯的薯肉,美滋滋地分给了祖母和春柳。自己则独占了一个蜜薯,揭开了表面的焦脆的外衣,细细地品着内里的甜蜜。

见着两个孩子吃得香,老太太也胃口大开地吃完了半根蜜薯。

*

赵家的老宅在绮州的城郊的桑海村,此地盛产优质的蚕丝,春娘的绣技启蒙也源于此地,只不过位置稍稍偏远些,进趟城要花上足足半日。

赵春娘在文绣院存的月银,还寄给了家中一些,那时家中老爷子还健在,操持着给老宅重新修禅了一番,正屋东西厢房也都挖通了火塘,冬日变得再不难捱了。

只是还没热乎几年,老爷子便去世了,独留老太太自己一人住在这边,老宅宽敞,前后又都有熟识的老婶子,她便不愿在城中和女儿一起住,只逢年过节多回来陪陪她就好。

赵春娘担心她一个老人寡居没个照应,便给她请了一个丫头照顾,今日家人都回来了,便给那丫头放了假,随着马车回家去了。

只是老人家节俭了一辈子,大家不在时便只烧一个火塘,和照顾她的丫头睡在一个炕上,火炕修的大,倒也算不上挤。

待到赵春娘回来后,才将正房厢房的火塘都烧热,春娘和老太太一起睡,阿锦睡另一侧的耳房,春柳则和赵桑榆一起睡西厢房。

这会离晚饭时间还早,赵春娘便赶了两个孩子去西厢房归置物品,自己则和母亲去了东屋说体己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