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第1页)
艄公把船停靠在码头,“今年天干,这河露底了,往年这一片全是淤泥,里面种满了苎麻。”
蒋鹭把钱给艄公,顺便问:“这附近怎么不见有人活动?”
艄公叹道:“以前水多,这里河坝低,几场大雨落下来,两岸都得跟着淹,所以村里人渐渐的都往后面挪走了,现在村子都集中在荒山后面,那里还算安宁。”
艄公一家几代人都靠撑船过活,对波浪江了如指掌,附近的村镇也如数家珍。
万牛镇以前也是一个贸易频繁的码头,这些年经历洪灾、旱灾,河道改了又改,如今码头早空下来了,原先镇上的百姓回了村,不过三五年的光景,就连镇的模样也不复存在。
艄公跟他们解释,目前他们所在的地方,位于先前万牛镇的下游,过了荒山下面有个飞鸟村。
“现在村里年轻人多去外头打工了,有出息的一走不回,在镇上安了家,所以村里多是妇孺儿童老人,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着乌鸡,全是大黑乌鸡,体型比普通乌鸡要大得多,下的蛋也要比普通鸡蛋大一圈,而且蛋黄颜色鲜亮,呈橘黄色,你们可以买点儿。”
蒋鹭同他道谢,辞别了他们,跟盛屏往荒山那边走去。
盛屏一边走一边留意脚下的路,黑色的淤泥并没有完全干透,表面看似龟裂,可踩上去会下陷,她总担心会突然掉下去,企图找其他的路来走。
可放眼望去,这一片全是这样的黑土,好不容易走上了一条狭小的黄土道,结果没走几步,就被山挡住了,两人不得不绕着山脚找路,又走了好半天,才发现了一条被荆棘藤遮掩的羊肠小路。
这显然是村里人刻意为之,如果他们贸然进去,若不说出个缘由来,怕是会有麻烦。
盛屏道:“我们进去,若是有人问起,就说是来买鸡和鸡蛋的。”
两人统一了口径,这才拉开荆棘藤从小道里进了村。
这条小道很长,是两座山之间的一条天然通道,仅能容一人通行,走了约有一刻钟才见到另一边。
一出去,就见到了一个巨大的湖泊,看起来像是村里特意修出来的水库,外头的水涌进来,汇入湖泊里,不仅能存水,也能防止洪水淹没庄稼。
不过现在湖泊的水也不多了,湖底清晰可见,里面还有几个鱼笼。
湖泊对岸有农田,因为没有平地,所以庄稼地都是一层一层依次铺出来的梯田,这时,地里早已经空了,同荣山村一般,这个村子也因为缺水,四处呈现出一片黄土荒芜的模样。
盛屏和蒋鹭经过湖泊往下面走去,看到散落在田间的茅草小屋。
有老妇人从房子里走出来,手里端着一个木盆,走在院外不多久,嘴里咯咯咯叫着,很快,从附近的荒山上突然冒出来数十只乌鸡。
它们从高处跃下,一路滑翔到院子里,老妇人把木盆里的食物倾倒在地上,它们低头专心吃着。
看到这个场景,盛屏不禁笑了。
她想起在动物园里,工作人员一吹哨,满天的孔雀从高处飞下来的画面,村如其名,不愧为飞鸟村。
盛屏和蒋鹭朝老妇人的茅草屋走去,她家里没有修院墙,只是中间院坝整平过,听到脚步声,老妇人没多好奇,“你们是哪家的?”
他们这才发现,老妇人的双眼混沌,许是瞎子。
蒋鹭道:“老太太,我们是外村来的,想买乌鸡和鸡蛋。”
老妇人一听就说:“不要银子,要粮食,一只鸡,半斤粮,二十颗蛋,半斤粮。”
“我们从外地来,没有带粮。”
老太太连连摇头,“老婆子我眼睛瞎,认不得银子,只摸得出粮食,你们既然没有,那我就不卖了。”
蒋鹭又问:“这附近可还有人家?”
他们刚才站在上面眺望了许久,只看到这一户人家。
老太太说:“附近没有,往下再走走,那边人多。”
还不到午时,但天气热得厉害,盛屏想在这里暂时歇脚,如果可以的话,顺便再吃个饭。
“老太太,你家可有水米,我们想在这里吃顿饭,我们给钱。”
老太太只摇头,“我家的粮食和水只够我一人吃的,多的没有,你们要是饿了,就往下走,下面的人家里粮多。”
她说完严肃的脸变得更严厉,“湖里的鱼也不能吃,那是村里的,要是吃了,你们就走不了了。”
听了这话,两人只好继续往下走。
一路往下,路虽然窄,但也能容两人并排同行,蒋鹭撑着油纸伞将伞面往盛屏那边倾斜。
又走了大半个时辰,才看到有房子,跟头先老妇人的茅草屋一比,这里的房子多是砖瓦房,只是看起来修了许多年又没有维修,破败不堪,屋顶的烟囱里有炊烟飘出,隐约能听见鸡叫和人声。
这是一片很大的村子,但被荒山阻隔,房屋并不聚集,周围还是没有农田,多是斜面的山坡,有的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有的长着稀疏的植被,只有少数被建成了梯田。
“你们找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