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7章(第2页)
他坐回自己的座位,却看到坐在他旁边的殷闵正一脸悠闲的吃着果子,平日里两人的恩怨就不少,此时也顺理成章心生迁怒,当下便冷哼着嘲讽道。
“哼!有些人怕不是一生下来没吃过好东西,旁人都在看着天幕思考国家大事,就他还在这里丢人现眼。”
殷闵:“……”
他眉头微挑,要说一点不介意,那肯定不可能,他又不是任人欺负的包子,两人的梁子也是这么一来一往结下的,但要说有多介意,也不至于,最起码他不会跟对方在这种场合争口舌之利。
殷闵刻意又拿了颗果子,当着对方的面放进嘴里狠狠咬了一口,同时又刻意回看了对方一眼,险些把人气个倒仰。
有本事就躲在自己的殿里别出来,这年头又没有监控,拖走打一顿,拿不到证据你又能拿我怎么样?谁还不是个皇子?
【有人听到这可能就疑惑了,说当时的大臣们是死的吗?李崇这个人明明没太大本事,满朝文武那么多人眼睁睁看着,居然还真就让他给成功了?】
在场的皇帝和大臣们也都很疑惑,天幕问的正是他们想要问的,李崇他凭什么啊?!
【怎么说呢,自古文人相轻,而且臣子与臣子之间真要那么和睦,坐不住的就该是皇帝老登本人了,之前有殷钊这个有手腕的开国皇帝坐镇倒还好,别管这群人怎么斗,他都能驾驭得了,让这群人老老实实听话干活。
但换了孝宗就不一样了,先不提这个皇帝连基本判断力都没有,耳根子又软,这种情况下臣子们再一吵架,他就更判断不出来该信谁了,于是做事就喜欢折中,这个信一点,那个也信一点。
然而朝政这种严肃的事情是你能和稀泥的吗?这也就是他在位没两年,做的事还没经受时间的考验,不然历史上的昏君名录里说不准就要有他一个。】
皇帝霍然皱眉:“老什么?!”
虽然总体而言貌似是在夸他是有为之君,但这个词怎么用的就这么怪呢?
身后内侍狂汗:“可,可能是后世的一些俗言俚语吧?”
皇帝勉强接受这个说法,转头扫了一眼下方,眉眼一瞬间凛冽起来,却又很快消弭于无形。
主弱臣强,这是自古以来传下的道理,这种事情是没办法遏制的,自然而然就会发生,全看在位的皇帝自身。
只是纵观历史,谁又能保证上任的皇帝就一定是有为之君呢?
天幕下一些有为之士听完这段不由私底下与同窗感叹:“天下君臣之间就仿佛那将军与烈马,当今陛下昔年也是闻名天下的名将,将军配好马便是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然若换成了无能之君当政,烈马便要反噬己身了。”
听到这句话的同窗也深以为然。
这句话并不是指皇帝无能,臣子就要对他干些什么,而是皇帝无能,臣子多半就要争夺更多权利到手里了,不管是单纯热衷权力还是一心为国,自然也不会太听话。
【所以up主私以为宣朝的官员给他们先帝上庙号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为尊者讳了,因为假如孝宗要是没有这么一手的话,那么厉帝也就不至于上位,更不会出现后来的宁朔之乱,他完全可以算是间接导致了这一局面。】
殿内的礼部尚书轻轻掩袖,啊这,假如给三皇子也就是未来的孝宗陛下上谥号那时的礼部尚书还是他在干的话,他也还想继续在这个位置干下去啊!皇帝没有什么太大过错的情况下,总不能明着给已经去世的先帝难堪吧,现任皇帝可同样也是姓殷啊!
三皇子已经麻木,自从这天幕开始讲他起,自己已经不知道请了多少回罪了,他当然并没有不承认自己做的不对的意思。只是每隔一回就揭一次短,话都说到这儿了,他不跪下来请罪也说不过去啊!
一次性说完不好吗?
三皇子熟练的走出来就要跪下,皇帝也很无奈:“起来吧。”
三皇子熟练的起身。
其余兄弟眼中浮现同情。
【当然,也有人说孝宗虽然能力不足,但已经考虑的足够多了,是李崇,是殷阐这两个小人背叛了他。
只能说同样的历史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这种事很正常,很多事就连史学家至今都没有确凿的定论呢,多方学说都在流传,这方面大家求同存异,合理共同探讨历史。】
有喜好研究历史的文人点头赞同,是的,就是这样,他们平时争论到激动的时候还打架呢。
【好了,让我们将话题回归正轨,李崇领兵去打南下掳掠的胡人,结果孝宗派了个和人家一伙的范畛当监军,这事属实地狱笑话了。
范畛这人历史上没见着有什么大本事,唯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会说话,又会捧人,初次任职起居郎时,孝宗和他说了几句话后顿时惊为天人,表示:这是个人才啊,说话又好听,于是就非常信任他。】
三皇子第无数次麻木,居然还没完!
皇帝甚至也都懒得斥责他了,没有看人眼光,不会分辨臣子的话语也就罢了,居然还宠幸佞臣!你还有什么惊喜是朕不知道的?
当然,这也很有可能是他的棒槌儿子压根认不出这个范畛不是什么好东西!又喜欢听对方说好话。
殿下有臣子悄悄交头接耳:“你说陛下怎么早没看出三皇子不是这块料呢?”
旁边的人白了他一眼:“废话,陛下活着的时候三皇子也没登基啊!”
三皇子这个年岁连儿子都有了,自然早已参政,只是能力有限,又有皇帝在上头压着,当然轮不到他来宠幸佞臣,也就没机会犯错,同时就导致了这位表面上看着竟然还挺光鲜。
谁知道登基后逮着机会就开始原形毕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