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2页)
“哎,市面上许多书都是从别的书里摘来组合的,又不是我一个人干,你干嘛只说我?”
“你说过,一件错事并不因为做的人多就是正确的。”
“我啥时说过?闭嘴,好好看你的书。”立志为民族文化传承事业做贡献的某人挥挥拳头岔开话题,“教授布置的论文你写了没有?你写东西不也是查好多资料摘抄?”
“我正在写。”老实学生把作业交上。
少华拿来一看,又鄙视:“你看你的文章题目,什么‘历史上的考试制度什么时候出现。’这名字好俗。一看就知道没文化没品味太浅薄,再看内容,让人一看就懂,这怎么行呢?要知道,写文一定要有深度,让人觉得深不可测,才能显示作者博大精深的学识。”
“如果读者看不懂怎么办?”
“那是他们无知浅薄庸俗,看不懂作者写的有深度有内涵的东西,是他们的损失。”
“那应该怎么写出深度?”学生虚心求教。
“不管什么东西,都要把它弄复杂,从深处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就是……无论什么样的东西,包括最简单的内容,就可以用复杂难懂的句子来表达。”老师见学生一脸茫然,把他揪到窗前。“看,楼下有什么?”
文康探头看了看,楼下几株未经岁月的小树,几条扭曲的小路,没了。
老师再指点:“你看路边那是谁?”
“哦,是张家老太在卖鸡蛋。咱家的鸡蛋经常在她那里买的,她人很不错,鸡蛋也好。”
少华老师伸出一根手指摇晃:“看看,你这话说得贼没营养,没深度,充分暴露了你的浅薄。”
“那应该怎么说?”
“应该是:张氏老太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货币和鸡卵的交换。
这就叫深度,懂不?要深度。”少华一脸鄙视,“什么张老太卖鸡蛋,这是无知俗人才这么说的。咱写文,说话,总得要显示出高层次高水平是不?就是要让人家看不懂,才能体现咱有深度是吧?”
“明白了。”学生受教,重新趴桌上认真写文,过一会儿:“哎,钢笔没墨了。”
“甩一下。”正在码字的某人很不耐烦。
“笔尖又没了,怎么办?”
“真笨。”少华扔过一支圆珠笔。
文康绞尽脑汁把简单的东西弄复杂,终于成就大作请老师指示:“写好了,绝对有深度,没人能看得懂。”
少华赞赏:“好,果然是孺子可教,被名师一番指点之后,写出的东西果然博大精深不知所云,让人看了如入知识的迷宫,感到彷徨无措,对作者及作品顿生倾慕佩服之意。就照这样子写下去,不出一两年,你就是文坛大神,然后可以开v了。哈哈。”
“啥叫开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