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1页)
尽管她不把男朋友带回家。
谢雪也是突然出事的,车祸。
她没白死,她那个小白脸男朋友到死都在保护她。谢欺花已经十六了,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年龄,当然不好意思给李父说,但他还是从警方了解到。
也是因为谢欺花长大了许多,李父才有更多掏心窝子话可以对她讲。
“你妈就是这样。”他说,“到哪里都有人爱她,她的命很好。”
好命的女人,但死的很早。谢欺花不敢苟同,同时她也从很小就开始察言观色。李父能说出这种话,大概因为他如今家庭并不美满。后来到了李家,谢欺花发觉自己猜想得很对,李父和李母系商业联姻,和谢雪离婚不到一个月就再婚了。速度如此之快,双方又不是有感情的伴侣,谢欺花至今认为李父有报复谢雪的嫌疑。无论如何,后来人都死了,也无从考证。
不管怎样,李父对她还是不错的。
谢欺花因此愿意从武汉搬到北京。
京城李家有两个儿子。
大的十二,小的八岁。
谢欺花当年也才十六。都说三年是一个代沟,她和李尽蓝差了一个,和李平玺差了两个。
她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俩兄弟,在琴房里。他们穿白衬衣和西裤,都是小大人模样,老师在指导他们弹钢琴。谢欺花跟在李父身后,李父敲门,进来介绍,先说明了谢欺花的身份。
弟弟李平玺抬着眼好奇观望她,而哥哥李尽蓝神情冷蔑地偏着头。
谢欺花非常有眼力见,只一眼她就看出,兄弟俩过得也不算幸福。
世上真正不缺爱的孩子很少。
而缺爱的孩子各有各的病因。
在李家,谢欺花最常打交道的还是李母。她是全职太太,操持着偌大家宅的事务。说实话,谢欺花觉得很残忍,李母也很漂亮,在生了两个儿子的基础上她还算年轻,为什么要把自己关在这方厅堂之中?如果谢雪是因为这个才选择离经叛道,谢欺花能够理解,并深感支持。
谢欺花上学放学,和两兄弟见面的次数不多。随着她的眼界丰富,她的晚归时间不断延迟。有时候甚至和加完班的李父同一时间到家。那段日子谢欺花爱夜游,上完晚自习也不回家,而是满大街乱晃。李父没苛责她,说她和她妈妈很像。他们就坐在只开一盏灯的客厅聊天。
李父在家里不算健谈,却有些话能对谢欺花讲。
至此,谢欺花觉得李父其实不喜欢这个家庭。
无论他谈及以前的往事、评判前妻的态度、还是对谢欺花的关怀。
谢欺花不是他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但从李父那儿感受到父爱。
李母呢,连同簇拥在她身边的孩子,都对谢欺花很客气。谢欺花觉得这兄弟俩是讨厌她的,但具体有多讨厌,也不好说。只记得有一年李平玺过生日去欢乐谷玩,李母把她也带上了。
两个小子在玩碰碰车,李母在护栏外巴巴看着。谢欺花也十七岁了,不是小孩子,不想玩这个,就呆在李母身侧。
“我以前是赛车手。”李母说,“在结婚之前。”
谢欺花没想到温文尔雅的女性有这一面。原来李母眼巴巴看的不是孩子,而是那一辆辆形似赛车的碰碰车。
每个人都有的,理想。说得远大一些,愿意为之奉献一生,说的浅显点,就是一直想做下去的事请。谢欺花没有那种东西,学校里的语文老师说她胸无大志,谢欺花觉得这是穷人病。物质匮乏怎么可能精神丰富?只有上流人才有时间、金钱和精力宣泄自己无处安放的才华。
“……那后来怎么没有继续下去了?”谢欺花问。其实她知道为什么,但在李母看来,她只是个孩子,孩子就应该问出这种话。李母果然敞开心扉,说了很多她嫁入李家之后的经历。
最后,李母以“爱情就是枷锁”来总结。看吧,明明是婚姻,她却说到爱情。谢欺花意识到婚和爱好像没那么容易分开,不是所有人都像她和谢雪那么凉薄。李母对李父并非没有爱。
血缘连结的某些东西太厚重。
有了这些,怎么可能没有爱?
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就没有爱吗?
谢欺花觉得不好说,李父对她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