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2页)
从农科院退休之前,余老师在植物育种方向深耕三十多年,是这方面的专家。说到她擅长的领域,余老师就开始发散了。
“我们当年可没有基因测序技术,只能靠反复实验、观察来研究,并推断遗传性状规律……”
举了好几个DNA技术在农业育种方面的运用实例,余老师失望地发现,就连班里唯一上竞赛班的秦添,都听得有些乏味了。
她轻叹一口气,自嘲地笑了笑。
是自己年纪大了,和孩子们有代沟了,还是自己说的内容真的无法勾起他们的一丝兴趣呢?
“好了,我又讲植物育种了。大家可能觉得,这和我有什么关系?但DNA技术可以运用的范畴还很广,比如尖端医药行业。这可是造福全人类的大好事啊!前几年,我们农科院有个研究员患了癌症。才37岁的小伙子,每天骑车上下班,不抽烟不喝酒,生活很健康吧?结果,查出来就是三期,都开始淋巴转移了。”
十几岁的孩子,多数尚未体味过与至亲之人永别的悲痛,却对生死的话题有着异乎寻常的好奇心。
不少听植物育种快睡着的同学,此时反而抬起头来看着余老师。
“正值壮年,上有老下有小,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几轮放疗又是几轮化疗,人受了不少罪,却只能勉强维持现状,但怎么都无法消除癌细胞。前年,一家国际知名药厂招募一期试药志愿者,他给选进去了,试用了一种靶向药。这个词同学们或许听过吧?靶向药的作用原理,也和我们今天课上说的DNA有关。有同学知道吗?”
之前抬头听故事的同学,见老师提问,又纷纷把头埋起来,假装神游。
余老师也不生气,继续说:“他服用的靶向药,瞄准的就是癌细胞里基因突变的片段,干扰癌细胞DNA的复制和繁殖,就像高精度导弹一样……总之,一年不到,这个研究员体内癌细胞全部死亡,他又恢复了健康!”
故事说到这儿,教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
好歹拽回来几个听课的,余老师对自己讲的故事感到满意。
转眼,却见第二排有个女生眼睛一红,扑簌簌落下泪来。
第55章
余老师看向这个女生。有些疑惑,也有些尴尬。
疑惑,是因为不知她怎么在课上哭了;
尴尬,是因为余老师不记得她的名字。
“怎么了?”余老师凑到女生耳边,小声问,“你肚子不舒服吗?”
不问还好,一问,女生的眼泪又像泄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她嘴唇发抖,努力不哭出声。
余老师转向她的同桌。好在余老师记得她同桌的名字:华薇,10班的团支书。
“华薇同学,你带她去趟洗手间吧?”余老师依然放低声音,对华薇道。
华薇却摇摇头,抿了抿嘴,这才犹豫开口:“老师,她不是身体不舒服……”
看出华薇是知情人,但不想将事因公之于众。余老师没逼她,只用下巴指了指教室前方盥洗室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