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以工代赈(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日清晨,在门外守了一夜的赤琏来伺候太女殿下更衣。赤琏看到榻上那个被褥鼓包轻轻一笑,又唤了几位年龄小些的宫侍进来,服侍谢大人洗漱。

他像是做惯了这样的事,没对谢迁投去任何异样眼神,只是恭敬地跪在地上为太女殿下系上外袍腰带,温柔道:

“奴才备好了早膳,听闻谢大人祖籍巴蜀,便自作主张添了些爽口的小菜,还望大人莫要怪罪。”

“……有劳。”

谢迁本没打算留在太女殿下房中用膳,可人家都特意照他的喜好准备了,如何也得领这个情。

他跟着伍昭到桌边坐下,又是几位全新面孔的宫侍为她二人布菜。谢迁有些期待地看向太女殿下:在他为数不多母父恩爱的回忆里,情到浓时,母亲偶尔也是会父亲夹菜的。

可尊贵惯了的伍昭哪里会伺候人,这种事自有下人经手。她最大的贴心也不过是提了一嘴:

“爱吃什么尽管告诉赤琏,他会记着吩咐小厨房以后给你做。”

“……”谢迁低头应是。

用过早膳,苏巧掐着点一样进来,见到谢迁时同样没有额外表情,简单行礼后便例行公事提醒了伍昭今日行程,

谢迁做这遭事是头一回,难免抱着点小男儿家的羞涩和期待。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定然没那福气做太女殿下的第一个,只是不知宫侍们这态度是好是坏,到底是见多了太女殿下一夜风流、还是被特意叮嘱过不许乱说乱看叫他难堪?

“——谢大人?”

伍昭声音里带上些疑惑,像是早叫了他多次。

“……殿下恕罪,臣方才有些分心,殿下说什么?”

“谢大人累了一夜,疲乏也是有的。”伍昭调侃道,随即正色,“东南三处河段又新救上来几批百姓,城里的工役人手似乎不够了。”

谢迁定了定神,答道:

“难民中也有不少身强体健的,殿下不如分派她们去做些粗使活计。”

“这事我也想过,”伍昭指腹轻叩桌面,“只是赈灾粥米人人都有,徭役却不能给所有百姓分到一致的劳务,有的苦些、有的轻松些,长此以往,难免人心浮动。”

“多劳多得,“谢迁想了想,”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领什么样的报酬,由谁监管等一应事宜,待臣与江杨商议过后,再交给殿下过目。”

“可。”

遭遇水患之灾的难民数量繁多,大半都是靠种田为生的农户,祖祖辈辈都只会种地,家中田亩一朝被淹,也不会别的活计补贴家用,生存十分艰难。

治水要疏通沟渠、筑牢堤坝,样样都是力气活,而农户最不缺的就是力气。他们虽然不懂其中要领,但只要派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指导那么一二天,练着练着也就会了。

成千上万人的征役范围可不好划分,好在江杨熟悉民情、沈恬之懂技术、谢迁又是个心思细腻的,三人硬熬了几个晚上,总算对着户籍给每批百姓都分了做工。

个子高大些的女人负责砍竹挑沙,没什么力气的男人也不闲着,烧火添柴、编竹送饭,照看孩子,个个都忙得脚不沾地。监管的人就从太女殿下带来的禁军里选,她们军纪严明,也不吃赈灾粮食,不会因为私情给哪个百姓多记半天工时、多发一床被褥。

伍昭十分满意。她到营地视察一圈,发现收容的难民人数比上次几乎翻了个倍,然而丝毫不见杂乱拥挤,人人各司其职、事事井然有序。

站在几架大锅后头施粥的,从官府小吏换成了难民们的丈夫。伍昭望见其中一个有些眼熟,正在思索,对方正好也看过来,眼神一瞬间变得欣喜,他正忙着走不开,便弯下腰去拍了拍身边小孩的背,那孩子便跑过来,在五步远对着伍昭磕了一个头。

“见过大人!我爹爹说,请大人放心,香姐姐给我换了袖子不长的新衣裳!”

伍昭这才想起来他是之前那个穿着不合身衣服的小孩,笑了笑,蹲下来问他:

“还有穿长袖子衣裳的人吗?”

“没有了!”他重重摇头,又想起什么,“有好多婶婶衣裳破了,男大人选了几个绣工好的叔叔去给她们裁新衣裳!”

伍昭笑了笑,他口中的男大人自然就是谢迁了。谢迁换回了男装,在百姓之间行走操劳、调令官吏,就连伍昭的禁军都要给他三分好脸色,也不怪人人惊奇。

不过他毕竟是以男儿身做到如此高位,背后闲话定然少不了。再加上前几日有嘴巴不严的下人传出了他大清早从太女殿下房中出来,好酒色的女人们聚多了在一处干活,胡侃间免不得就要用暧昧口吻唏嘘几句:

“还是男人命好啊,随随便便就能攀上高枝,不像咱们成天累死累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