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两难自解(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该说不说,贾琏负荆请罪的操作既然走得通,也就意味着怡亲王并非江湖传言的那般油盐不进,而“筹款赈灾”,这次的差事“筹款”已经算是成了,倘若现在能做了怡亲王身边的人,只管那个“赈灾”,属于是既搭上了一艘好船,也没有得罪盐商的风险。

这让官员们或多或少都动了心,哪怕自己有官职在身上,没办法丢了手头的职责去舔怡亲王,家里的子侄总还是有几个的嘛。

但“动心”离“具体去做”还是差挺远的,别的不说,如今太上皇整了禅让这出,老一辈儿的夺嫡还没有完全结束,新一辈儿的皇子又长了起来,官员们各有各的站位,这会子去舔怡亲王,头顶上那位殿下会怎么想?

有这样的心态,少不得会唏嘘上贾琏没脑子,你宁荣二府几时给过如今的君上好脸色,这会子能舔出个什么结果来呢?

不过呢,在政治站位上没脑子是一回事,在具体事务上,官员们也不得不感慨,贾琏还是有点东西的——

怡亲王安排贾琏负责采买粮食往灾区运。

花钱嘛,似乎不是很难,但也得看在什么时候花钱,花了钱想达到什么效果,就现在而言,在灾年买平价且海量的粮食,绝对是个深奥的学问。

因为价格高了,怡亲王那里首先就过不去,价格低了,粮商绝对不肯卖,当然官府可以强迫交易,但“度”也是一个问题,倘若做得太过分,回头被人参一本谁也吃不了兜着走。

还有,几十万石的粮食,怎么保证里头没有腐烂的陈粮,怎么保证粮食里不会被人掺石头,怎么保证粮食能从江南安安生生运到灾区,灾区那边谁来接收,又怎么发到老百姓手里,怎么保证经手的人不会贪了这个救命的粮食?

这些事其实很多贾琏都鞭长莫及,尤其灾区那边实打实的需要各级官员配合,他才是什么身份,哪里配他来指手画脚。

但他还是一边做好自己能做的部分,还用尽自己的所有能力,给怡亲王写了一份一点华丽辞藻没有,主打一个务实的条陈,条分缕析地写了各个关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里头甚至有俩错别字。

让怡亲王看得都有些感动,唏嘘于正经经过科举的官员可不会写这么务实的东西,贾琏文化水平虽然一般,这作风还真对了他的脾气。

贾琏呢,干得其实也挺爽。

他自己固然是个世家公子,平时也没少干斗鸡走狗横行霸道的事,但“良知未泯”和“精明干练”这几个字还是勉强担得起的。

如今既然是为灾区做事,上司又是可以通天的怡亲王,自己还被林如海告诫过,头还悬着个要被亲爹打断腿的威胁,那叫一个兢兢业业,一个铜板恨不得掰了两半用,每一袋粮食都要亲自验过品质,扬州城内粮商的存粮采购完了,还亲自带人出去采买,各个产粮的大庄子都跑过,和人家庄头谈存粮的买卖,真真是风雨无阻。

干是干了,但贾琏也担心,自己那么上蹿下跳的,所谓做得多错得多,在扬州城买粮食不会有太多奇怪的支出,出了扬州城可不好说,有些时候账目就不是很清楚,也已经准备好一旦怡亲王查问,他不行就拿自己的私房垫点儿,务必以“办漂亮了”为第一要务。

但让贾琏诧异的是,那些出门的差旅费招待费还包括运粮食的损耗等等贾琏原本觉得不好解释的账目,怡亲王都没有挑他的不是。

这并不是简单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绝对没有“水至清则无鱼,贾琏就是要拿点儿怡亲王也能认”,事实上,那些账目怡亲王也看,粮食装船往灾区运之前他也会去验,贾琏记账时匆忙之中出的错误,怡亲王都能一一指出,每每让贾琏汗流浃背。

贾琏能看出来,怡亲王身边,真的有高手。

于是只能更用心地办起事来。

这高手自然是黛玉,很多账目她甚至都不用算盘,看一看就大概能说出来哪里对哪里不对,哪个账目有不对头哪个地方是正常损耗,哪里需要怡亲王派人去验一下实物。

怡亲王都好奇过,还提前点了黛玉,你可别拿你在林家管家干这些干熟了来糊弄我,我家里的王妃还管账呢,也没少被那些庄头掌柜蒙蔽,为此我还出过好几回面呢,你这个业务能力还是有点超前了吧!

显得我的王妃很弱呀!

黛玉就小声道:“我没想拿在家中管家之事来解释啊……”

怡亲王扬了扬眉。

黛玉叹道:“盐商们的账可比我这表哥的难看多了,表哥至少是正经在干事情,只是人非圣贤,做的事情多了偶有错漏,那些个盐商,把账本粉饰得漂漂亮亮一点错揪不出来也就罢了,更有故意以小的错误来掩饰大的问题的,那什么问题是小错,什么问题是大错,小错不能深罚,大错不能放过,里头岂不是都是学问?”

林如海常年和这帮人斗智斗勇,属于是真·守护帝国财政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拿这些本来不便给女眷所知的材料教黛玉人心似海,黛玉就是没达到林如海的水平,审个贾琏的账本岂能不轻轻松松?

怡亲王知道黛玉是在给林如海说话,听得都笑了:“你们父女啊……”

笑完了,认真和黛玉说:“玉儿,本王本想在扬州再留个三五天,等这边收尾了,再往灾区去,但如今看来,我倒不想再待了。”

黛玉没反应过来:“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