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 入承帝位路四(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绊脚石王峻出局在广顺三年的正月里,春寒料峭,大地尚未从冬眠中完全苏醒。然而,在朝廷的深处,一场关于国家安危的忧虑却悄然蔓延。郭威,这位肩负国家重任的君主,他的眉头紧锁,眼中充满了忧虑。他担心的是那咆哮不息、时而暴怒的黄河,担心它一旦决口,将会给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正当此时,王峻,这位忠诚而又果敢的将领,站了出来。他自请前去巡视黄河,希望能够及时发现隐患,防患于未然。郭威对王峻的忠诚和勇气深感敬佩,便应允了他的请求,并加授他以检校的职务,以示对他的信任和器重。然而,在朝廷那深邃而庄重的另一角,镇宁节度使柴荣,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正怀揣着满腔的热血和无尽的忠诚,焦急地等待着朝廷的召见。他心中燃烧着对国家的热爱,那份深沉的责任感让他夜不能寐,他渴望能够亲自入朝觐见皇帝,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柴荣的请求是如此的迫切和真挚,他写下了无数的奏章,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皇帝的忠诚。然而,这些奏章却如同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任何波澜。他的请求被一位名叫王峻的官员所阻止,王峻是朝廷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手握重权,对朝廷的决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王峻对柴荣的英勇和才华充满了敬佩,他深知这位年轻将领的威望和能力,他的每一次胜利都为朝廷带来了无上的荣耀。然而,王峻也有自己的顾虑。他担心柴荣一旦入朝,将会凭借他的威望和能力,在朝廷中崭露头角,甚至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他每次都在皇帝面前找借口阻止柴荣入朝,他的言辞虽然委婉,但态度却异常坚决。在王峻的阻挠下,柴荣的入朝之路变得异常艰难。他感到无比的沮丧和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的忠诚和才华能够打动皇帝,他坚信国家的繁荣和稳定需要他的参与。于是,他继续坚持着自己的请求,希望有一天能够如愿以偿,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闰月的那一天,当王峻远在黄河上游巡视时,柴荣再次抓住了机会,请求入朝。这次,郭威被柴荣的诚意和决心所打动,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得知这一消息的王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焦虑。他深知柴荣一旦入朝,将会给朝廷带来怎样的变革。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黄河的巡视任务,匆匆赶回京城,试图阻止柴荣的入朝。然而,当王峻风尘仆仆地赶回京城时,却发现柴荣已经入宫觐见。他心中虽然充满了懊悔和不甘,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事实。他站在宫门外,望着那座巍峨的皇宫,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受到了威胁,而柴荣的崛起,也将给朝廷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广顺三年,春风如细丝般轻轻拂过大地,每一寸土壤都似乎在这柔和的吹拂下,渐渐苏醒,万物复苏。然而,皇宫内,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气氛却异常凝重。红墙黄瓦间,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仿佛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不凡之事。那一日,太阳初升,金色的阳光透过薄雾,照亮了整个皇宫。王峻,那位素来以性格刚烈、直言不讳着称的官员,身着朝服,腰佩玉玦,站在朝堂之上。他手持一份沉甸甸的奏章,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决心都融入这简短而又重要的一刻。他向前迈出一步,声音铿锵有力,犹如金石撞击,回荡在朝堂之上:“陛下,臣有本奏请。”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直视着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郭威,仿佛要将自己的决心和信念传达给这位九五之尊。“臣认为,当前宰相范质、李谷虽然才华出众,但治国理念与陛下之宏愿相悖。因此,臣斗胆奏请,以端明殿学士颜衎、枢密直学士陈同两人代替他们,出任宰相之职。”他的声音越说越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朝堂之上,一片寂静。所有的官员都屏息凝神,等待着皇帝的决断。而王峻,他站在那里,神情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与光明。在金碧辉煌的皇宫之中,郭威静静地坐在那张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上。他的目光深邃如夜,仿佛能洞穿一切迷雾。王峻站在他的面前,言辞之间流露出对两位学士颜衎和陈同的推崇。郭威清楚地感知到了王峻的意图,他明白这两位学士的才华和潜力,他们的学识和见解确实令人赞叹。然而,郭威深知宰相的任免并非一件轻率之事。这关乎国家的命运,关乎万千百姓的福祉。他需要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他微微皱眉,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然后才缓缓开口:“宰相的任免,关乎国家大事,不是我们能够轻易决定的。我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他们的能力、经验、忠诚以及是否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你的建议,我会仔细斟酌。”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然而,王峻似乎并未完全领会郭威的深意。他急切地向前一步,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满。他言辞间带着些许的不敬,声音也提高了几分:“陛下,臣以为颜衎、陈同二人,才学过人,他们年轻有为,正是国家需要的新鲜血液。范质、李谷虽然忠诚可靠,但已任职多年,或许已经产生了疲倦和懈怠。是时候让新人来为国家效力了。”郭威的脸色微微一沉,他明白王峻的急切和忠诚,但也清楚他的固执和冲动。他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语气平和:“王峻,我明白你的心意。但此事关系重大,不能草率决定。现在正值寒食节假,让我们都冷静一下,假日一结束,我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王峻听了郭威的话,虽然心中仍有不甘,但也知道再争论下去也无济于事。他只得深深一揖,退回到自己的位置。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只有窗外传来的春风拂过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这场未完的争论。在早春的二月十三日,天空依旧笼罩着一层薄薄的寒意,春风似乎还在远方的山谷里徘徊,未曾真正踏入这片寂寥的皇城。当寒食节的最后一缕烟火在空气中摇曳,最终化为淡淡的烟雾,郭威的心情却如同那烟火熄灭后的夜空,深邃而沉重。书房的窗棂上,斑驳的阳光透过,却未能驱散室内的阴冷。郭威端坐在书桌前,手中的毛笔蘸满了浓墨,缓缓地在宣纸上移动。他一字一句地写下对宰相和枢密使的诏令,每一笔都显得异常沉重,仿佛承载了朝廷的兴衰与皇权的尊严。在这封诏书中,他明确而严厉地指示将王峻幽禁于一处偏远的宫室。那里荒草丛生,人迹罕至,只有冷风和残月相伴。这是对他僭越行为的严厉惩罚,也是对他长久以来对皇权挑战的终结。完成诏书后,郭威轻轻放下毛笔,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名状的情绪。那是对旧友的惋惜,对过往的怀念,也是对即将发生的未来的深深忧虑。他深知,这个决定将彻底改变他与王峻之间的关系,那种曾经并肩作战、共同谋划的亲密将不复存在。然而,他更清楚的是,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朝廷的稳定和皇权的尊严。他不能容忍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更不能容忍任何人威胁到朝廷的安宁。窗外的风渐渐大了起来,吹散了书房内的沉闷。郭威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方那渐渐模糊的皇城轮廓,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他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而这条路,将充满荆棘与坎坷。随后,郭威召来了冯道,这位久经沙场、见多识广的老臣。在冯道面前,郭威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他哽咽着向冯道诉说了王峻的种种罪行:“王峻他欺朕太甚,他试图将朝中大臣一一驱逐,甚至想要翦除朕的左膀右臂。朕膝下只有一子,他却处处设置障碍,甚至临时让朕的儿子进京入朝,王峻得知后更是满腔怨恨。他如此行为,岂是忠臣所为?”郭威的声音越来越激动,他继续道:“更何况,他一人既主持枢密院,又兼任宰相之职,还要求遥领重要藩镇。这天下之大,岂有他一人可独揽大权之理?他的野心如此之大,志趣如此难以满足,眼中更是无君无父。这样的臣子,朕如何能够忍受!”冯道静静地听着郭威的诉说,他的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忧虑。他知道,这个决定将会对朝廷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他也明白,郭威是出于无奈才做出这样的选择。他只能默默地支持郭威,希望他能够度过这个难关,维护朝廷的稳定和皇权的尊严。此外,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同年间,户部侍郎赵上交在选拔人才上坚守原则,拒绝让王峻推荐的一名童子通过科举中试。这位童子虽然才华横溢,但赵上交认为其品德尚需磨砺,因此并未给予通过。这一决定令王峻大为光火,他视赵上交为阻碍其势力的绊脚石,当即向皇帝上奏,指责赵上交在选拔人才上失实,请求皇帝将赵上交贬为商州司马以示惩戒。这个消息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朝臣们纷纷议论纷纷。有人认为王峻此举过于冲动,选拔人才本就需要严谨,赵上交并无过错;也有人觉得王峻身为朝中重臣,其推荐的人才自然有其过人之处,赵上交此举有些过分。然而,皇帝在听取了朝臣们的意见后,认为王峻的行为确实有些过激,但他毕竟是朝廷重臣,不能轻易处罚。于是,皇帝决定暂时搁置此事,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决定。其实,郭威对王峻的忍耐已经达到了极限。王峻长期把持军政大权,日渐骄横跋扈,不仅让郭威深感忧虑,更让他心生不满。更为糟糕的是,王峻竟然屡次挑衅郭威唯一的儿子柴荣,这让郭威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二月十四日,那是一个阴沉的日子,郭威终于下定决心,将王峻贬谪为商州司马。他在制书中言辞犀利,直言不讳地写道:“王峻视群臣如同案板上的肉,任意宰割;而对我,他竟将我视作几岁孩童,任意欺侮。”这句话,不仅道出了郭威对王峻的深深不满,也昭示了他作为帝王的威严与决心。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王峻在接到贬谪的消息后,无奈地前往商州。然而,命运似乎并未给他喘息的机会。到达商州后不久,他便患上了腹泄病,病情严重。尽管郭威对王峻的所作所为深感愤怒,但当他得知王峻病重时,心中还是涌起了一丝怜悯。他命令王峻的妻子前往探视,希望他能早日康复。然而,王峻的病情并未好转,不久后便离世了。王峻的离世并未给郭威带来多少宽慰,他深知自己面临的局势依然严峻。为了稳定朝局,他迅速采取行动,将儿子柴荣加封为晋王,并任命他为开封府尹兼功德使。这一举动无疑向朝野内外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柴荣就是他的接班人,未来的皇位将由他继承。柴荣的加封和任命,不仅巩固了郭威的统治地位,也为朝廷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郭威深知,只有确保柴荣的地位稳固,才能确保朝廷的长治久安。相关人物介绍:王峻王峻(902年-953年),字秀峰,相州(治今河南安阳市)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宰相。王峻,以其卓越的歌唱才华初露锋芒,幸得后梁相州节度使张筠的青眼有加,随后更相继成为后梁租庸使赵岩、后唐三司使张延朗及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的麾下重臣。刘知远建立后汉,对王峻尤为器重,委以客省使、内客省使之重任。乾佑元年,风云变幻,王峻以兵马都监之姿,勇赴前线,成功平息了河中、永兴、凤翔三镇的叛乱,其英勇果敢,被擢升为宣徽北院使,战后更因赫赫战功加封为检校太傅,转任南院使,荣耀至极。然而,后汉隐帝即位后,朝政动荡,王峻亦险遭不测。面对皇权的残酷清洗,他与郭威并肩作战,于邺都发动兵变,一举攻入都城汴京,改写历史。郭威以太后诏命,擢升王峻为枢密使,共掌国事。广顺元年,郭威黄袍加身,开创后周基业,王峻以其佐命之功,兼领右仆射、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成为郭威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共谋军国大计。同年,北汉刘崇勾结契丹,兵犯晋州,王峻临危受命,独领风骚,以智取胜,解晋州之围,其军事才能可见一斑。此后,王峻更是屡建奇功,平定兖州慕容彦超之乱,战功赫赫。然而,随着权势日盛,王峻渐生骄矜之心,不仅把持朝政,更意图兼任青州节度使,其行径令郭威深感忧虑。郭威虽念及旧情,多次忍让,但王峻却步步紧逼,企图更换宰相,安插亲信,终至郭威忍无可忍,将其贬为商州司马。广顺三年,王峻在贬所因腹疾而逝,一代枭雄,终落得客死他乡的结局。回顾王峻一生,他既是平定叛乱的英雄,也是辅佐郭威称帝的功臣,更在建国之初独当一面,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然而,权欲的腐蚀让他迷失了方向,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令人唏嘘不已。:()乱世枭皇:柴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