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所以,王浩的通知一发完,魏莱的手机就“叮叮咚咚”响个没完,全是清一色的“收到。”

魏莱也“勉为其难”的回复个“收到”,心里却郁闷的很。

一方面自己当这个选派书记,也是迫于无奈。单位里符合选派条件的只有自己跟李可,俩人同年考入平易镇人民政府,又同时选派,也是缘分。区委组织部考察的时候,魏莱还小心翼翼的问了句,“我要是不太愿意,怎么办?”

组织部谈话的工作人员,笑眯眯的说,“服从组织安排。”

另一方面,程樾还要参会,虽说也不见得能关注到她,五年没见了,也不见得还能认识她,但是,魏莱心里总有那么点小别扭。最好还是默默无闻,不见面的好。

可是,工作安排,有什么办法呢?

魏莱带着这些烦闷,开着她的smart精灵一号,下村了,抓紧时间了解了解村情吧,座谈会总要说点什么吧,可别表现太差被领导记住了。

说起来,魏莱回到老家,爸爸魏启山就张罗给她买台车代步。魏莱本来不太想买,犹豫了一阵后,考上了平易镇人民政府,上班通勤距离20公里,没有公交,不买也得买了。

去看车的时候,魏莱一眼就相中了这台车,淡淡的波普粉,既满足了她粉色少女心,又不那么扎眼。魏启山就俩个女儿,用他的话来说,“我一辈子攒的钱,都是你们姐儿俩的。”所以落地价22万,魏启山愣是眼都没眨,刷卡。

妈妈邵玉芳在一旁笑着说,“莱莱,找对象就得找你爸爸这样对你好的人,花多少钱都不带眨眼的。”

“保证完成任务”,魏莱甚至开心的还给爸妈敬个礼。

相比较于大女儿的文静优雅,小女儿可以说是活泼开朗了,不过,好在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夫妻俩都没怎么操心,都挺顺当。

第2章下村

魏莱的车稳稳地停在了小汇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子里。

其实小汇村本身条件挺好的。村子虽然不大,户籍人口也就六百多人,常年在村的一百多个人。但是环境优美,村里主干道是平坦的柏油路,两边一边是村民的房子,布列整齐,墙的外围都是小花园儿。另一边是果园,间杂着俩个小凉亭,夏天的时候,村民们都在这乘凉。

虽然现在已经是十一月,花草都调完了,树也有点秃了,但是,村子里依旧是整整齐齐,光光亮亮的。

小汇村还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几乎家家都有大学生,全村硕士研究生有三十多名,博士研究生也有十几名。

之所以还需要选派支部书记,只是因为上一任支部书记将部分集体资产归为己有,被村民举报,现在被留置了,相关问题还在审查调查中。村中年轻党员都在外工作,年老党员中也没有合适人选。

魏莱走进书记主任办公室,村主任杨茂已经在了。

杨茂算是在村里最年轻的了,也已经46岁,整整长魏莱二十岁。妻子王万荣在城区福利院工作,再有俩三年也要退休了。俩人只有一个儿子杨凌赫,小魏莱两岁,现在在京北矿业大学读研。前几年,杨茂在城里给公安局一个领导开车,今年他的领导退休了,于是回村参加了竞选,当上了村委会主任。

“书记,你来了。”杨茂笑着打招呼道。

魏莱跟杨茂也见过几次,印象挺好的,感觉像是个老实人,他话里话外也透着想给村民办点实事的意思。

“嗯,过来再了解了解情况。主任来了有一阵儿了?”魏莱边坐边问道。

“八点就坐这了,愁啊,想干点啥,让村里换换样子,一晚上睡不好,早上吃俩口就过来了。”杨茂说道。

“慢慢来吧,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魏莱安慰道。

之后,魏莱又向村主任详细又问了问村里的历史渊源,村情村风,信访情况,“三资”状况,边问边翻看资料,紧要处还做好笔记。

问到债权债务情况,村主任对个别债务不甚明确,叫来了村报账员杨鑫。

杨鑫今年56岁,担任报账员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常年在村,对村里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个子不高,皮肤较黑,人也很朴实。

杨鑫来了坐下,一五一十的解释道,“这元是去年村委会给村民安装暖气还差的尾款;这元是前年在村南打井差的钱;这元是这三年来村民们的误工费……”

杨鑫一一解释,说完只听魏莱说了句,“也就是说咱们村的债务现在总计就得41万?”

“是的”,杨鑫答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