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页)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魏莱准时到了区委办。区委办果然挺忙的。
区委办主任看到魏莱,“小魏来了,今儿有点忙,我就想起你来了,找你帮忙。”
魏莱笑着说,“您有什么安排给我?”
“程书记一会去兴平乡调研,你跟着一块去吧。我想着之前也见过,程书记对你印象也好。”区委办主任说道,“拍拍照就行,让小王带着你。”
魏莱想,拍照小王不行?
但来都来了,悉听尊便吧。
没多久,魏莱就跟着小王出发了。程樾在前车,魏莱跟小王还有其他一些同志在后车。
兴平乡是相对离城区远的乡镇。车开了四十多分钟,终于到了。
魏莱下车,在呼吸到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寒气,幸亏穿的多。魏莱穿着一个长款羽绒服,到了脚踝。
程樾下车后,四处扫了一圈。魏莱感觉他看了自己一眼,还眨了眨眼,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第一个村是王村。这儿的温室大棚不错。
走进大棚,温暖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各种鲜嫩的蔬菜瓜果长势喜人。
程樾仔细查看蔬菜的生长情况,向农户询问种植品种、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他与农户亲切交谈,认真记录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程樾跟农户们交谈有说有笑,很接地气。
魏莱想起之前万芳跟他说的,程樾在同华县半年跑遍所有乡镇。他的工作是做实了的,百姓的认可也是发自内心的。
魏莱多角度地给程樾拍了照片。魏莱看了看自己拍的成果,自己的照相技术果然不错,嗯,就是很出片。
走了五六个大棚,程樾跟不同的农户交流着。魏莱看着他认真工作的样子,真的好有魅力。
下一个村是何村。相比较于王村,何村的环境就差多了。村里连条齐整的路都没有,魏莱在车上的十几分钟,都很颠簸。
终于到了。
村中都是土路,放眼望去,村民们的房子也是破破旧旧的。
程樾看着,跟之前在王村笑吟吟的表情迥然不同。他的脸阴沉着。
“村里现在还有多少常住人口?”程樾问跟在身后的村主任。
“一百左右。”村主任战战兢兢回答。
“在村的村民也都是老年人吧,以什么为生?”程樾继续问。
“还有劳动能力的每年种点地,但是缺水,收成也不好。儿女们贴补点,勉强度日。”村主任回答。
路路不通,水水没有。这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了。
程樾又随机走访了一家农户。随行的人占满了农户的屋子。
这家人只有一个大约七十岁的老大娘在家。老大娘显然没见过这么多“当官的。”
“大婶儿您身体咋样?”程樾握住老大娘的手,关切的问道。
“好着呢,好着呢。”老大娘颤颤巍巍的说道。
“家里其他人呢?”程樾继续问道。
“老伴儿走了,儿子在城里打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