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一语成谶(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扫地都没有力气,将来肯定没出息。败家子!从来没用到过你的钱!写作思路都打不开啊!类似于老二有了痰始终吐不出去的感觉。发现越看越多,反而有害的感觉。是时候到精读的时代了!未来每本书,都要争取二刷,好的可能甚至要全书能背下来。到全书背下来,也不是很必要的吧,至少涉及的知识点,能把大概意思都搞清楚表达出来就行。小说的书,那就更多了,每个作者的表达风格都不一样呢,要每个知名作家的代表作都阅读,那那么多时间,一辈子都看不完啊。所以关键的点,还是在于要懂那些精美词语的背后的真正意思。但要想做一个文学作家,那必定不能用太理性的词汇表达啊,必须用模模糊糊的,让读者觉得好牛逼的感觉,似懂非懂,觉得大有深意的那种词,就算学到家了吧。还是不肯下笔写,近期连电影观后感都不敢写了,又不敢了?因为还是没不会分析电影。总觉得在复苏剧情,那人家去看了就行了啊,看你写的复述有啥意义呢?一般看电影观后感、影评的读者,是求知解惑吧,就是把没看懂的内容,有人给解释清楚,豁然开朗的感觉。甚至能拔高观众喜欢电影的层次,让观众更自豪,否则看复述剧情的文章,纯属浪费时间啊。那就要多阅读电影理论或者电影涉及的各种知识了吧,但这个话题还是太大了,电影都是包罗万象的,啥题材都有,那就专注一个题材,比如悬疑、警匪、动作、爱情等,把一个题材死磕上百部,还把主题相关的理论书籍,也死磕个上百部,到时还怕解读不出深意吗?可能还是觉得自己看了后,感觉电影意义不大,没有写作的必要?应该是这两点原因都有吧。当然还有就是单纯的懒惰罢了,表演性阅读和写作,懂?只想看,就是不肯深度钻研,面对如今上千万的硕博人,人家懂得不比你少啊,那怎么跟他们竞争呢?很多时候,是真的越想越泄气,感觉自己价值更低了。如何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价值呢?死磕读者,社科、文学、电影啥的,光是看肯定不行的,要把看过的内容都整合起来,然后结合相关的书、电影表达出来,其实就是审美吧。人家大佬已经把各种底层逻辑都给梳理、思考好了,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学习、背诵、复苏,就能赢了99的人了,如果能稍微说点不一样的、精准的词汇表达的审美观点,让人眼前一亮,那妥妥就是一个美学家、批评家了。可能我应该就是走这条路吧,借用别人的理论来批判别人的作品,形成自己的作品,卖给别人发财。当然要是做文学家,也是把人家的作品提炼,结合自己的实践、幻想,表达出来,只是这种难度更大一些。前不久还觉得人家能写,我也能写,其实是因为人家已经把剧情逻辑梳理好了,a故事线发展到b,再到c,为什么不是cde呢?人家写的很丝滑,但自己写未必能理顺思路,脑子还可能一直嗡嗡的,浑浑噩噩,不知所谓。昨晚看了以前看过两遍的一本通识书,这次算是第三遍了,结果感觉毫无印象,就知道糟了,看书的方法绝对是错了。不能再泛读了,多买更多的书,也是徒劳,除了增加房子的重量、垃圾外,还给自己增加了精神负担、财务负担,不如该清理的清理,留现在已经有的里边的一些更有含金量的书,尽量精简,多反复阅读,可能效果更好。只是的确也怕,因为看的书范围不够,容易漏掉一些内容,被人当九漏鱼、文盲。真的蛮反感文盲的说法,以前能认字就不是,但现在还是了解各科的常识,但脑子哪里够用啊,真的书看的足够多,真的是忘记的,也可能是自己特殊吧,记忆力不行,被人叫文盲也不算冤枉,既然记忆力差,就更应该看精品,比如一年一本书看三遍,那就看三十本就够了,别去挑战一百本了,因为以自己的记忆力是没法容纳百本的容量,会宕机的,可能三十本,反复看的话,可能进入速度更快,少就是多啊。也不是不会写字,其实我蛮喜欢搞架构的,就是搞一些结构啥的,也就流程、思路啥的,但为什么到写作上,就那么容易犯浑呢,就是非得要想清楚了才动手吗?能不能就让脑子浑浊的时候,也随便乱写一些呢?不是说有些诗人的名作恰好都是脑子不清晰的时候灵光闪现之作,说不定我也能做到呢?哈哈!人家能做到,基本功扎实啊,我的基本功还不够啊,常识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还有那些小说,有些看三两次,其实剧情线都不一定能表达出来,就这种基本功,怎么来灵感?也不好泄气,好歹今年是开始知道要稳固的理论了。确实理解到这点有点偏晚了,要是能早十年该多好啊。没法啊,人的认知和顿悟能力就是有别。能理解到这点,已经很不容易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我看那些名着写的内容也很普通,都是写生活零零碎碎的,要么心理的感觉,对别人的看法,怎么生活,怎么理解爱,其实有点体验的,都能说一些看法吧,只是没牛人那么会用词汇表达,看起来是没有那些垂直行业的有深度,比如哲学、历史、美学等,这类更容易感觉到高逼格。刚才想眯会儿,就是睡不着,即使很累。当时想到的,把手机弄远点,但是有怕睡过头了,所以可能要搞个专门的闹钟,明明以前去上班的时候,路上都:()活过五十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