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国人为之称道的航海盛事,就是郑和所为。要祁元询来说,这其实也没什么,谁说宦官就不能掌权了?论亲近与否,天子家奴的他们比之朝臣还要更让人放心一点,比较宦官们的权威来源都是皇权,什么立皇帝、九千岁,皇帝想要对付他们的时候,也并不难嘛!当然,像宣宗直接在宫中开学堂教内侍读书这种例子,还是太出格了些。光幕中的记载还只到了太宗常派遣宦官作为使节出使这份内容,但是天子宣武帝如今已经大发雷霆。明明是祁元询起的头,但是被叫过来骂的,却是他的太子爹。太子推着祁元询自己去向天子请令,结果光幕记载一出,该背的黑锅还是得他背。祁元询对亲爹的遭遇还是有点抱歉的,但是,他现在最想知道的是,郑和到底是谁?太子从前的旧人里,完全没有这个名字的人存在啊!遣使(上)嗖!伴随着利箭破空的啸响,羽箭直直没入草靶之中。马康平垂下持弓的手,退至一旁。练武场范围极广,他们现在站的这个区域,箭靶立在足有百米远的地方。如此箭术,称之为神射也不为过。祁元询颔首道:“马伴伴好射术。若是宫中有射柳,我想伴伴定能拔得头彩了。”马康平忙道:“殿下厚爱,奴婢这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哪能入得了殿下的眼呢。”祁元询觉得自己和马伴伴还磨合得不太好。他才夸了一句,对方的套话张口就来。祁元询觉得对话的套话没意思,还没有对方的射术来得妙,便走到马康平让出来的空位上,张弓搭箭,不再对话。箭在呼啸声中正中目标,祁元询却不甚满意。“伴伴,你去令人移动箭靶。”马康平应了一声,马上去挑人了。马康平原是赵王府的旧人,来到京中以后,也一直是在太子身边伺候的。只不过上次挑人,祁元询选中了他,又因为天子未曾应允,计划没能开始实施,太子也就没将马康平要回身边,而是顺势让他在祁元询身边伺候了。太孙欲使中官参与出使别国,这么大的事,若是有一点风声透露出去,那便很了不得了。三日前,光幕上显示原世界的发展中,太宗好用“中贵”后,朝中的便有些反对的声音出现。由于今上宣武帝的极力压制,朝中文官一向没将内侍放在眼里。前朝出现过内侍祸乱天下的例子,当时朝中百官,投效那个宦官的人数足占朝官人数的十分之九。有鉴于前朝与史册上的宦官之乱,天子一再表现出对内侍的防范。史书上没说太宗当政时出现过宦官之乱,甚至于,符合太子如今一贯英明神武的表现,他所用的宦官,还创下了青史留芳的功绩。可是,这样的口子一开,给了宦官干政的机会,后续的发展是怎样的,谁也想不到。这三日,关于天子的意思,没有半点风声传出来。祁元询也就安分了下来,只是让马康平教他骑射。宫中是有专门的老师教导皇子皇孙的,只是祁元询从小就喜欢文学,弓马并不娴熟。而且他现在是皇太孙,身份不同,突然大张旗鼓地要学武,免不了让人多想。只让跟在身边伺候的马康平教他就不同了,知道的人少,消息轻易不会传出去。若是有谁敢拿这件事让他不痛快,窥伺皇太孙行踪,这个罪名,也是不小的。至不济,身为外臣,却对宫中消息那么灵通,这样的罪名也不轻。当时太子在宦官中选人的时候,初选的入选标准是为人机敏、精明能干、还得能体察上意,没有明说但存在的隐藏标准是最好勤于武事——毕竟宦官、内侍们又认不了字,武事方面的特长就成了他们与别人比较的时候——最终的入选人员马康平不仅符合条件,甚至尤有超出。祁元询说自己夸他的时候,这人在说套话,自然是有原因的。马康平作为战俘,原本是京师应天府的小宦者,只不过他受宫刑、被征云南大军带回京师后,因军事调动,次年,大军很快转道北地,目的地是赵王封地,马康平与其他一干内侍也同时前往。在京师分给赵王的一众内侍里,马康平很快凭借着他机敏精干脱颖而出,深得赵王看重。这样的人要不会说话,那就实在是见鬼了。放到后世,每个得宠的内侍都能出一本《说话之道》。因为常跟在赵王身边伺候,马康平的文学水平祁元询不知道——毕竟没有哪个宦官敢展示自己这个方面的特长——但是武学方面水平非常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