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2页)
以后日子过的不焦心了,学的又都是礼智仁义信的东西,时间长了,他心胸自然开阔,也就不会那么敏感了。
秋语若觉得云澈是个重情的孩子,自己真心待他,总能换来他的真心,
哪怕自己看错了,他是个没良心的,这个时代的规矩教条可不是摆设,其他读书人没良心还能继续过好日子,那是他们的父母家人舍不得,云澈以后要是没良心,自己可没什么舍不得的。
云澈是个有脑子的,以后他读出来了,哪怕只做个面子情,自己的投资就不算亏。
苏云澈听到大嫂说明年送自己去读书,眼睛涨的想流泪,大嫂说的道理当然没错,但是别人家都是父母挣了钱让儿子去读书,哪怕是别人家的大嫂愿意供养小叔子,也是别人的大哥挣的钱。
姐弟妹三人虽然心里已经把秋语若当做依靠,但是心里还是知道,自家的大嫂和别人的家的情况不一样,自家大哥一直都是昏迷着的,大嫂的称呼,也只是个称呼罢了。
今天,大嫂挣了钱,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想着给大哥看病,现在又说会继续供云澈读书!
这一刻,在三人心里,秋语若已经和家里的兄弟姐妹同样重要,无论她以后还会不会继续是自己的大嫂,在他们心里,她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家人。
当三个小孩正感动不已的时候,内室的苏云廷在意识中笑了。
先给自己看病,保证家里的支撑暂时不会出现意外,然后培养后续人才,无论云澈以后能不能考上,他所接触的人脉,就足以让他们在苏家庄立足。
合理的的安排,稳赚的投资。
她怎么那么聪明,那么……和自己心意呢
第25章收租往后的大半个月里,小食……
往后的大半个月里,小食摊的面卖的少了,肉酱和试着做的各种点心却卖的多了。
秋收过后,气温说不定哪天就断崖式的变冷,所以在变天之前,得赶紧把冬日的衣服张罗出来。
秋语若原本想每人先买一套成衣,是的,每人一套,因为不止她自己没有冬日的衣服,云澈他们姐弟妹仨也没有。
因为以前每到换季的时候,他们过季的衣服,大部分都会被他们母亲送给夫家和娘家的侄子侄女了。
反倒是苏云廷,因为和那两家的孩子年龄差的大一些,所以他的衣服剩下的最多。
秋语若要买成衣的决定遭到了二妹的反对。
苏静姝灶上的手艺不行,针线活却是不错的,不就是一家人的衣服么,去年她就已经能独自裁制衣服了,自己能做衣服,为什么还要多花钱买成衣。
既然二妹能做,秋语若就不再费钱去镇上买。
先在相熟的人家买了他们自家织的粗布,又买了棉花,全家除了苏云廷,家里每人先做两身粗布棉衣,自己多做一套深秋的衣服,大家以后平日里就穿粗布衣服就行。
苏静姝在家带着妹妹照顾哥哥,操持着家务还负责做衣服,秋语若就带着苏云澈,从早到晚的在村口小食摊里。
秋收过后,外嫁女有回娘家的习俗,所以秋语若做的各种糕点卖的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