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夜(第2页)
若竹道,“郡主有话尽管说,绝对安全。”
若竹和楚楠自幼相识,一贯默契,自知话题非同小可,不然直接在牡丹园就说了。
楚楠想,这时一切的开始,或者可以记录下来,启迪后来者,便道,“可有那个妹妹愿意做个记录?”
蒋易自负书法,道,“我来。”
蒋易走到桌边提笔写道,“乙卯年四月二十,吾与母亲赴卫国公府牡丹花宴,遇好友楚楠、林黛玉、张阅、素心、卫若竹、李思、楚柠、陆沅、孙芷与沈安,赏花、食花、玩乐,黛玉作悲诗,楚楠道悲因。众人至竹苑会谈,谨以此记。
……”
若竹坐在桌边磨墨。
楚楠直言:“今日我和黛玉妹妹谈起女子的一生,不过芳髓尽、进一窟、成一悲,一时难过激愤,想要做些什么,妹妹们可有意?”
蒋易问,“我们能做些什么,父母宠溺,也只有宠溺,我们自己尚不能自主,这一生不过从一个宅子到另一个宅子?”
众人不禁悲伤起来,为自己的未来,为女子的未来,为自己的不由自主和无能为力。
楚楠道,“姐妹不妨先听我说几个故事?”
若竹道,“别卖关子,快说。”
姑娘们正襟危坐,洗耳以待。
楚楠道,“一户人家得一女,女孩聪明伶俐,父母珍爱异常,视若掌珠。女孩六岁那年,她的父亲抱着她在庭中赏花,做了一首咏蔷薇的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因‘架却’与‘嫁却’谐音,她的父亲便觉得六岁姑娘写出待嫁的心绪颇为不详,认定她以后会成为失行妇人,仅十一岁便送她入道观修行。
女孩入道馆后依旧专心笔墨、潇洒度日,加之工于格律、善书画与弹琴,与很多名人交情匪浅。
不知出于报复,还是出于天性,女孩在诗词中一扫古来女诗人的羞涩婉转,坦然男女社交;在日常交际中,言谈大胆,也与多名男子情投意合,动了真情。
比起风流韵事,她的诗名更胜,才子仰慕,连同深宫的皇帝也听到了她的诗名,传召入宫,只是那时她已老了,被敬称为‘俊媪’。没有以风华正茂时的绝世姿仪面对这场邂逅,是她一生的遗憾。
后来,她留在了京都,只是遇到了朝廷动乱,身无长物的她无力逃亡,只得留在原地等待命运的铡刀。她的盛名给她带来了无尽麻烦,叛贼要她写诗,不知出于对朝廷的失望,还是恐惧,她妥协了,写了诗。
最后,平叛而归的皇帝斥责她没能做到不言,等同叛国,将她乱棍打死。”
楚楠语气艰涩,顿了顿又道,“有一名臣,文武双全,在治军、吏治、外交、教育等多方面各有建树,被誉为第一名臣、千古完人,是文官封爵第一人。
比起把儿女全权交给妻子的大老爷们,他还有一点特别好,就是重视家庭教育,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引导子弟身、心、行兼修,做一个宽容、谦敬、朴实、不刻薄、不清高、不奢侈的人。
这样一个完人,偏偏在女儿的婚事上备受争议。
嫁妆少无可指摘,毕竟他的勤俭出于天性,并非严人厚己。但五个女儿,四个结局悲惨,只有一个善终。
长女与他好友的儿子定了娃娃亲,好友早逝,女婿吃喝嫖赌,五毒俱全,败尽家财,连同父亲的藏书也卖了。他依旧坚持嫁女,婚后他打算教育女婿成才,未能成功,最后放弃,放话不再与女婿来往。在女儿受尽苦楚的情况下,却坚持不允许和离,致使长女郁郁而终,年仅二十九岁。
次女最为贤惠,也嫁给他朋友的儿子。二女婿脾气暴躁,次女婚后屡遭打骂,求助父亲教导丈夫。可他发现二女婿脾气暴躁后,却叮嘱女儿柔顺恭敬,最后次女死于三十九岁。
三女嫁给他朋友的一个庶子,是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外出为官早死。他不许女儿归家,三女只得与脾气古怪的婆婆为伴,受尽磋磨,最后死于三十九岁。
四女二十岁守寡,他却不支持女儿再嫁。最后只能在夫家拉扯年幼的孩子,劳累过度,死时只有三十六岁。
四个女儿的悲惨经历才换来他的后悔,换来他对幼女的怜爱,让他为幼女谋取了一个幸福的婚姻和余生。”
楚楠说道最后,几近耿燕,黛玉、素心、楚柠几个姑娘都已落下眼泪。
楚楠缓了会儿又说,“有一女子,年幼流落江湖,被卖给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为妾,她年幼聪慧,老人爱才,教她诗词歌赋,却也惹了嫉恨;后老人去世,她被赶出家门,被迫为妓,时年十四岁。
为妓后,她常穿儒服出入文人雅集,与士子诗歌唱和、谈论天下大势,文采风流,不让须眉。
与一男子相悦,却被其家人阻挠,她愤然离去。
后遇到一个大儒,被她的才情打动,要迎娶她,虽遭反对,但终结秦晋之好。
国破家亡之际,她与大儒相约投湖殉国。大儒以‘水太凉’反悔投降;妓女屡劝不得,愤而投湖,却被阻止。死不了,那就有价值的活着,此后,她一直坚持资助义军,受她的影响,大儒也称病辞归,与她一起帮助义军。
这样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丈夫死后,遭族人逼迫夺产,悬梁自尽。”
楚楠说罢,问道,“这样的例子不多,却也不少,更多地女子挣扎在温饱线上,一生劳苦,前半生为父母兄弟,后半生为丈夫子女,半点不由自己,姐妹们可有想法?”
若竹道,“我不如她们多矣。”
孙芷反思,“往日以出身论英雄,是我的浅薄。”
陆沅道,“如果你们想做些什么,算我一个。”
楚柠惊疑不定,她与楚楠同胞姐妹,自幼相伴,从未曾听过此类言语,同情她们的同时,对姐姐的了解让她泛起恐惧,本能问道,“姐姐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