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众里寻他一(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哎!一不小心动了恻隐之心,又多管了一件闲事。

休了一日的夫子容光焕发,早早便回了来。知命混熟了也敢打趣了:“夫子日安,师母给做了什么好吃的呀?”

“你这猴头,喏这是你师母做的你爱吃的脆筋巴子。”

“谢夫子。”知命不客气笑嘻嘻的接了过去。

“夫子,您看看这几幅作品怎么样?”知命拿出了前日那个毛头小白脸的作品。

夫子睿智,看出这不是知命的笔迹,微微皱眉,但还是耐心指点。

“这个地方皴法和笔墨和你一样的问题,需要精进。知命,你要知道绘画重线条、笔墨。尤其是对象的表现形态,更讲究对笔、墨的运用。线条不仅有长短、粗细、方圆、曲直的不同,而且还有浓淡、干湿、轻重、刚柔、虚实的变化,笔墨表现力极为丰富。泼墨、皴擦、点厾、渲染等绘画手法也很讲究笔墨的表现力。你去龙图阁看看历代那些名家:顾恺之、展子虔、徐熙、黄荃……纵然画分三科,但哪个画家不重视笔墨?你要练得“力透纸背”、“力能扛鼎”、“入木三分”得时候,就成了。不过你这些地方也可圈可点,展子虔改变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样貌,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画面更和谐。这些画作显现也脱离开前人,大有展子虔之风采啊!”

“多谢夫子谬赞。”不知何时,门口站了那个小白脸。

夫子又回归到学究派头,哼了一声:“是你啊?怎么,凭几张画就想回来啊?”

这老头除了严肃刻板,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嘴硬心软,知命忙替小白脸求情。

“夫子,您罚也罚了,他这些日子画了这么多画,质量都上乘,可见心意。您就让他回书画院吧!我相信他……”知命这才反应过来,还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就傻傻的替人家求情。

“你叫什么来着?”

“王希孟。”知命抬眉倒吸了一口气,强按下惊讶。

“夫~子~,您今天必须留下他~~~~~~~~~我给他做担保。”

“你们一个两个的都觉得翰林图画院是什么地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夫子息怒,您看这画画的真是不错,夫子,您看一眼嘛!”知命拿了王希孟那山水的卷轴,拼命的往夫子眼前献宝。

夫子瞥了一眼,什么话也没说。

“夫子,要不然您先观察观察再决定要不要给他机会?先别着急否定嘛!当今圣上看重人才,这样的还不算人才吗?简直是个神童。夫子您说是不是?”知命拼命的讨好夫子,哈巴狗的样子,让夫子不由得眯起了眼睛。

知命警觉:“夫子,天可怜见,我就是看他可怜,另外,也惋惜这样的人才流失在外,是翰林图画院的损失。”

“这么说怪我喽!那之前可是他自己叫嚷的要回文书库的。”小老头略有不快的撅着胡子。

“是是是,好夫子。之前都是这小子的错,不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您大人大量,容他一回。我替他作保。肯定日后不给夫子丢脸。”

“说的轻巧,落下那么多功课,还怎么跟得上?”

知命回头扒了希孟一眼,算他有眼色,立刻跪了下来:“求夫子原谅,小子肯定不会让夫子失望。求夫子让我回图画院。”

“你且先回去,容我斟酌呈告官家。”说这话就是有戏。

“还不快谢夫子。”小白脸还一脸迷茫中,知命怕夫子后悔,强按着他磕头,就拉了他往外跑。

清宋牧仲《论画诗》:“宜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从诗里依稀可以推测,王希孟为北宋政和年间画院的学生,其时他虽不到十八岁,却已是一位画院的画家了。13岁时所画“未甚工”,应该就是之前被赶去文书库了。这小子勤奋刻苦,天选之人。后来不停的献画给徽宗,终于得到天子的青睐,宋徽宗发现其性可教,遂亲自加以诲谕,传授画法。在他18岁时,花了近半年的时间交出了一幅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长度接近12米,差不多4层楼高,宽超过半米,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提前拿到剧本,预知了结局,还是很好奇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