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1页)
说罢便对众人行了礼,将剑法也演了一趟,众人只道神妙。吴锦一又持叉上来,二人对战,紫袖再次面对他这叉时,腰杆子硬了些,剑招使出来更加顺手,将他缠得七荤八素。吴锦一乐呵呵地挺叉再上,也不为分输赢,只为拆解应对之法。他听紫袖说不惯应付钢叉,便特地将叉法当中攻防之策细细与他分说,紫袖听得连连点头,一边又联想到其他长重兵器,一时间有许多问题问了出来。吴锦一答了几条,便随手向身边招人过来,叫他们轮番与紫袖过招。这些汉子武学家数不同,使几般不一样的兵刃,有短有长,有轻有重,紫袖一一战将下来,便觉大开眼界。五龙帮帮众的武艺虽并不高明,却对各自武学家数都能说出些条,紫袖多听几句,不时便觉茅塞顿开。众人围作一团,又试又讲,忽而高声辩解,忽而拊掌大笑,好不热闹。
白霜坐在场边,见紫袖脸上冒着细汗,在日光下绽放出异样的神采,自己虽不懂他们说些甚么,又有哪里好笑,却也觉快活,直看得嘴角翘起,犹如白鸽于晴空飞过时的羽翼。
当天众人直讲到正午,白霜帮着弄了饭来,大伙儿吃了便又演练,吴锦一兴头上来,拉着紫袖滔滔不绝,直到夜色四合,吃过晚饭才放二人走了。
自此紫袖便常来找吴锦一,同他手下兄弟演练剑招,虽不能突飞猛进,却对各路兵器拳脚,乃至几路等闲内功,亲自上手试得渐熟,直到此时才与从前学艺听闻的种种打法挂上了钩;所知所想,自然又更进一层。吴锦一身高力大,论起招式内功却都不如紫袖,只是年纪较长,在江湖行走的时日久了,见识颇多,切磋武艺之馀,便给紫袖讲些掌故常识。紫袖也逐渐谈起凌云山上惨状,终于问到魔教行踪底细。
魔教上了凌云山一事,不久便已传遍大江南北,吴锦一自然早已有所耳闻,只是口口相传,总不如亲历者讲得翔实。魔教行踪诡秘,偏安一隅,近年来只零星作案,不曾掀起什么风浪,更从未大肆招惹正道人士,像夜袭凌云派这般举动还是头一遭。听说凌云派中失了多位好手,还被抢去了镇山之宝,众人不免都扼腕叹息,甚是激愤,纷纷将各人知道的消息掏了出来说给紫袖听,兼之痛骂魔教妖人。
紫袖起初十分警惕,竖起耳朵不敢落下一个字,听下来才发现世人对魔教的描述甚是浮夸,甚么人人会飞,抬手施法,三头六臂,生啖血肉……十桩事里倒有九桩像是牵强附会,剩下一桩,也夸大了十倍不止,对于魔教出没之处丶行事规矩,又没有些许确凿证据。白霜在一旁听得一张脸煞白,紧紧抱住紫袖胳膊不敢妄动,偶尔有人使坏,在他身后拍上一记,便吓得他吱哇乱叫。
吴锦一听过许多传言,也觉不真,只因五龙帮未与魔教打过交道,便嘱咐众兄弟在外多加留心,若有丝毫可疑之处,速来报知。
紫袖心中失望,却又想起一个人来,便问吴锦一打听陈淡云。吴锦一倒说:「这名字似乎听过,是北边的富商公子罢,家资甚巨,听说他在几大州县连京城都有宅子。武艺平平,人倒是大方,常有人求他资助——旁的倒没甚么出名。你怎会认识他?」
紫袖道:「这人似乎同我师父相识经年,我有些事要找他打听。」吴锦一道:「尊师武艺高强,又是一派宗主,自然广结善缘,想必许多人都要与他攀一攀交情。陈淡云只是个小人物,哪里及得上你师父的名头?况且这些年更是极少露面了——国丧之后,北方也有不少商户受了影响,他家里许是败落了,又或者收了心专做买卖去,也未可知。」
紫袖沉吟不语。他瞧着陈淡云的模样,倒是与吴锦一所言对得上号;若是与展画屏果然有旧,旁人自然也不可能知晓。国丧时紫袖才十五岁,记得是东宫太子薨了,他的老爹广熙皇帝伤心过度,兼之多年操劳,龙体衰迈,没能撑得住,不久也跟着宾天,民间称为「双龙之难」。在山上时紫袖尚未有甚么实感,下山来泡在街市里,逐渐明白三年国丧,必定令许多商户步履维艰。陈淡云本没甚么名气,若是为了生计不再抛头露面,想要寻找他,也须从长计议。
打也打过,谈也谈过,紫袖便要回去,吴锦一盛情挽留道:「今天有好炖肉,吃过饭再走!」紫袖笑道:「大哥这里饭菜可口,就是肉结实些,上次嚼得兄弟腮帮子都酸了,因此有些吃不惯。」白霜从旁钻出来道:「紫袖哥上了年纪一样,炖肉这些是越软越好,果子脆硬的也不吃。」
众人哈哈大笑,七嘴八舌地道:「那你没口福了,肉炖烂了有甚么吃头?」又有人道:「当真白来池县了,白霜家里那边出的好桃子,池县一绝,又甜又脆,就是硬的才好。」
白霜怕紫袖面皮薄,便对他笑道:「不打紧,到时候我给你捂起来,或者煮成桃儿酱。」又朝众人道,「急甚么,花才刚开,这就想吃桃儿了?」
众人忙笑道:「就是就是,花前花后,这才上了几次肥?要熟还早呢,别惹白爷生气啦,再笑今年没咱们的桃儿吃。」
紫袖也笑着要走,只叫白霜留下吃肉。低着头走出门外,忽然一丝寒意自背后升起,脸色凝成一块铁板,匆匆告辞便脚底抹油,朝着东村飞奔。
时已过午,他找人打听了,便往孙桃儿的桃园而去。那园子占了一片向阳的小山坡,桃花粉嫩,连绵成片,正是招蜂引蝶之时。周围果树果然都上过肥了,气味不怎么好。紫袖从孙桃儿院里拿了几样铁器来,选了一个角,一棵树一棵树地挖。
他选了一柄铁铲,绕着树干先直直向下戳一圈。铁铲甚是锋利,紫袖运起内力,一铲下去,破开土层,如切豆腐,能铲至近二尺深。若树下并无他物,便换一棵,但凡碰到物事,均轻轻挖开细看,多是些石头树根,他便再将土填回。虽不是细活儿,却耗时甚久。直到快傍晚,周围山上再无人劳作,才挖到临近坡顶的处所。
紫袖已是满身大汗,却不敢下手重了。又挖一阵,下铲子「咔」的一声,声响轻而脆,非金非木,紫袖心里一搅,连忙轻轻翻开泥土,细看土下所埋之物,果然像是一段骨头。他有些毛骨悚然,想起曾在大善人那里看到的种种骨殖,当下又翻开一片土,仔细辨认,像是腿骨,便沿着走势,挖到脚骨,定睛看去,脚趾的骨骼散成了一片,却从大到小,似乎正是六枚。
紫袖再也掩不住内心激荡,「啊」地喊出声来,随后迅即将土掩上,运起轻功,飞奔回县衙。进了院子,恰逢杜瑶山从捕房向外走,紫袖赶上去一把薅住,杜瑶山立起眉毛刚要拧他手臂,紫袖忙附到他耳边低声说了句甚么,杜瑶山面色一凝,道:「去牵马,带上人,快。」紫袖又问了一句,杜瑶山当即扯住他抓在自己衣襟上的手腕,回身倒拉着他急奔,边走边斥道:「他身上是有,这个回头再说!」
数人飞马直奔果园,不多时便将那树下挖开了一大片。桃花有些已开得艳,在落日馀晖里,无数花瓣随风翻卷,犹如淡粉的波涛,春深似海,灼灼其华,掩盖着枝叶下的森森白骨。
一具相当完整的骨殖由土里掘了出来。仵作大善人戴着一副冰蚕丝混着银丝织就的手套,当即细细鉴别,紫袖和杜瑶山奔出一身热汗,站在一旁,温煦天气里,都觉身上微微发冷。紫袖鼻端嗅到春日花草气息,又掺杂着冷湿陈腐的泥味,一时间只觉似乎再挖下去便能通向阴间,勃勃生机和沉沉死气混在一处,忍不住低声问:「成亲时可曾料到,走下去竟是黄泉路……邻居大婶说,『门不当户不对,怎能得了好?』果然这么重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