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杂货铺(第1页)
第二天一大早,老张叔家的大小子刚刚来量过了尺寸,小两口就出发去了县城。远远的又看见米铺门口围了一大群人,这一回比上次还多,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个水泄不通。议论声远远的传了过来,众人的神情也都很凝重。“粝米要六十文?这是抢钱呢?从前精米才八十文。”“前天不是还五十文吗?这怎么又涨了?”“这不是趁火打劫吗?再涨能涨到哪去?我就不信了,还能涨到一吊钱?”“哎,难呐。”林柔跟赵安对视了一眼,神情都很凝重,心里又暗自庆幸,上次当机立断的把粮食都买全了,现在倒是不必着急。可是粮食这么涨价下去,弄不好会变成民乱,世道一乱,谁的日子都不好过。两口子对视了一眼,这一次,赵安主动提起,“要不要再买一些粮?”他现在觉得媳妇说的有道理,留那么多金子没有用,现在恨不得都换成粮食。还没等林柔说话,店铺里出来两个小伙计,一人拿了一个铜锣,咣当咣当的敲了起来。人群顿时一阵安静,那小伙计喊道:“我们东家有话说,烦请诸位高邻略静一静。”小伙计说完就退到一边,林柔上次见过的那个掌柜的走了出来。他穿着一身细棉布的袍子,看着丝毫不起眼,走出门来,向着人群团团一揖,高声说道:“诸位父老乡亲,小人的米铺已经开了几十年了,承蒙各位高邻捧场,生意也勉强过得去,足够小人养家糊口,先在这里谢过了。”他说着又弯下腰去做了一个揖,复又站起身款款说道:“可如今生意难做,我这几日派出去的小伙计,都没有买回来粮食,库房里已经渐渐的空了。如今,只得每日里按量放粮,一人只能买一斗,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还请诸位高邻海涵。”他这番话一出口,顿时,人群之中传来一阵骚动,有些人的面上已经发白了。这可不是好兆头,没有粮食是要死人的。众人刚要找掌柜的分说明白,那掌柜的早已经转身进屋去了,再也不肯露头。小伙计将写好的牌子扛出来,立在店铺门口,又有几个打手站在店里防止民众闹事。大家面面相觑,越发在心下不安。有人说道:“那就一人先买一斗,明日再来买另一斗。”“那还不如找几个人直接去府城呢?”有人摇头:“不中用的,就是买了粮食,你还能运回来吗?”官道的两旁都是流民,见了粮食,哪有不哄抢?“要不我们去别家看看?”“早就看过了,都关门了,只有这里还开着。”众人一筹莫展,皆唉声叹气。赵安和林柔不缺这一斗粮食,犯不上和众人挤着排队,直接奔着杂货铺去了。杂货铺里的生意和米铺可是冰火两重天。米铺的买卖火热,大家都争着抢着去买粮食。而杂货铺里都称得上门可罗雀了。如今手里有点闲钱,都去买粮,能对付用的东西就对付着用,杂货铺里一天都进不来一个客人。见到林柔和赵安走进铺子,掌柜的喜出望外。“二位客官里头请,看看有什么需要的吗?可以给二位削个价。”“削价”就是打折优惠的意思,看来掌柜的是真急了。“我家里要扇房顶,想买一些绳子用。”掌柜的连忙说道:“有,有的。”他颠颠的跑到柜台里,弯腰从里头抱出一捆绳子。“客官,请看,这是上好的麻绳,都是双线的,固定茅草扇是最好的,冬日里的风轻易的刮不断。”“还有再结实一些的吗?”“有啊,不过这价格上……”赵安一皱眉头:“少啰嗦,拿来瞧瞧。”兜里有钱底气足。“好嘞!”只要不差钱,一切好说话。掌柜的又抱出两大捆的绳子,一捆是牛筋做的,另一捆黑乎乎的也是麻绳。赵安指着牛筋做的跟秦柔商量,“就买这个吧,二大伯家用的就是它。刮多大的风都不怕。”林柔却看着那捆黑乎乎的麻绳问:“请问掌柜的,这是什么?可是用桐油浸过的绳子吗?”“小娘子好眼力,正是。这种麻绳更结实,船上都用嘞,遇到再大的风浪也不怕。”赵安的眼睛一亮,“那我们就买它。”扇房顶自然是越结实越好,一场大风就掀飞了,房顶就白弄了。看好了绳子,林柔又在杂货铺里转了一圈儿。“掌柜的,我家里收拾房子,要买一些窗纸,可有什么结实耐用的吗?”掌柜的也看出来了,这小两口不差钱,热情的抱出了好几卷的窗纸,一一做着介绍。“这是上好的桑皮纸,做窗纸最是结实耐用的。这是白皮纸,糊窗子也不错。”他又小心的抱出了最后一卷纸,“这是油浸过的窗纸,透光度好,下雨的时候还不怕打湿,就是价钱上要贵一些。”林柔上前把油浸纸拿起来一看,透光度确实不错,比其他的几种要好。“就用这个吧。”她回头问赵安,赵安没有意见,媳妇:()嫁个猎户,我怎么成太子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