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外三 孝顺(第3页)
这会儿无论是太医们,还是宫外的几位著名大夫,都已经给出了相同的答案,此人以后难有子嗣。
显然皇上无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朕不选秀女进宫,正是为此,大好年华的姑娘们进宫,若是没个一儿半女傍身,以后说不定还要殉葬。诸位爱卿恐怕也不愿意把女儿推进火坑来,朕也不想折腾,有皇后伴朕左右,已经足够。”武鸣摆摆手,语气放缓了许多,一副语重心长的模样。
“太子还年轻,他身体好,你们可以盼着他多子多福。不过朕把话放在前头,朕就这么一个继承人,你们可得仔细着些。就算想让他多子多福,也要出自正统,少整一些阴私手段,带坏了他。”
“我可不是一个怕手上染血的皇帝。”
说到最后一句话,武鸣声音一沉,充满了警告的意味。
几名重臣立刻缩了缩脖子,原本有生出小心思的人,此刻也纷纷收了起来。
这位新帝的确不怕染血,甚至因为手上沾血太多了,要是时间门长了,说不定还很想念呢。
对于这种专横的君王,他们还是夹紧尾巴做人比较好,免得哪一天惹恼了他,自己的脑袋就分家了。
……
程晏万万没想到,好不容易把众臣的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上甩到亲爹那边去,结果没过几日,这注意力又重新回来了。
不止如此,这些人甚至比之前更重视他了。
就连教他治国之策的先生们,都把劝说的话融入到课堂里,除了教他如何治国用人,还提点他一定要尽快保证后代子嗣,否则容易国破。
“前朝的杨怀帝,年轻力强,前朝也正值强盛,压得左右邻国抬不起头来,甚至有主动依附的小国,一时之间门君臣一条心,都想要一统天下,一派欣欣向荣的场景,但是谁知道,这样一位崭露头角,准备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勤勉皇帝,却突发意外暴毙于寝宫之中。”
“当时他膝下只有一名公主,不仅没立太子,连个皇子都没有。群臣想要找个人继承大统,都无处可找,为此皇室勋贵们开始纠集势力,各地藩王也不请自来,就为了争夺那个位置,原本兴盛的强国,瞬间门分崩离析,党争频繁,血流成河,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殿下,您身为太子,以后更是大烨朝的皇帝,千万不能犯下这样的错误,一定要早早备好继承人。”
今日给程晏上课的是太子太傅,所有先生中最有名望和权力的一位,程晏一见到他就怂了。
如今刘太傅满脸认真,明明说得是让他早生孩子的事情,可是听起来相当严肃,仿佛是为了整个大烨朝做贡献一样。
程晏的眉头轻轻蹙起,脸上也露出几分古怪的表情来。
“殿下,今日就到这里吧,臣有哪里说得不清楚,您请提出来。”刘太傅合上书本,轻声询问道。
刘太傅显然很会说话,他问的是自己哪里没讲清楚,而不是太子哪里没听懂。
“刘太傅,我的确有些地方不明白。您说子嗣对皇位继承有很大的影响,这我明白,只是这话您应该和父皇讲。我如今连个太子妃都没有,您说也没用。父皇正值壮年,与皇后娘娘情深意切,正是要孩子的好时候,您这么对我说,若是传出去,只怕会让有些人利用,攻讦我有不臣之心,小小年纪就想取而代之。”
程晏被教导了这么久,如今政治敏感度已经很高了。
哪怕并没有涉及到朝堂,但是他也能从中生出几分警惕之心,毕竟他已经领教过,朝中那些言官们的嘴巴有多厉害。
他那日偶然感叹了一句,东宫的花开得不太好,还是龙乾宫的海棠更好看一点。
结果第二日,他就被参了一本,说是在拿花喻人,他是在妄想压一头皇上。
当时探讨得可热烈了,程晏也在殿内,不过他被交代过,只能听政,不可议事。
倒不是亲爹忌惮,不让他听政,主要是怕他说错话,不仅无法替自己辩驳,还容易被带入陷阱里。
好在也不用他开口,武鸣早就替他备齐了东宫的势力,自然有朝臣帮他回击。
能被武鸣划给太子的朝臣们,自然都是学富五车,而且大半多是状元郎,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把程晏都听出了心理阴影,自此再不敢多说一句这种有歧义的话,免得又被人抓住把柄。
刘太傅听他这么问,陷入了沉默之中,似乎不太好回答的模样。
“太傅,是我说错话了吗?”程晏挠了挠头。
很少见到刘太傅这种说不出话的模样,他以为是自己提的问题太低能了。
“不是,只是这涉及到皇上的私事,您还是去问陛下吧,老臣无法作答。”
刘太傅告辞之后,程晏立刻招人前来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