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314 义师为光(第2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队与百姓的关系愈发融洽。百姓们主动为军队提供情报,帮忙运送物资。在一次敌军来袭时,一位名叫阿福的年轻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军防线,将重要情报送到了石滨手中。石滨看着阿福身上的伤口,感动不已:“阿福,你这是何苦呢?万一丢了性命怎么办?”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关切。
阿福憨厚地笑了笑:“将军,你们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们有危险。”他的眼神坚定而无畏。
石滨拍了拍阿福的肩膀:“好兄弟,等击退了敌军,我请你喝酒!”
崔灿灿也没有闲着,她凭借着自己在现代所学的知识,改良了军队的武器装备,教士兵们一些新的战术。在一次战斗中,敌军凭借着高大的城墙,居高临下,对明军进行攻击。石滨看着城墙,眉头紧锁,不知如何是好。
崔灿灿却不慌不忙,拿出自己设计的投石机图纸,让工匠们连夜赶制。第二天,投石机被推到阵前,一颗颗巨石如雨点般砸向城墙,敌军被打得措手不及。石滨趁机下令进攻,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取得了胜利。
捷报传回京城,皇帝大喜,下令嘉奖石滨等人。然而,崔灿灿却并不在意这些荣誉,她更关心的是边疆百姓的生活。在她的建议下,石滨带领士兵们帮助百姓开垦荒地,修建水利设施,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
几年下来,边疆一片繁荣景象。村庄里,屋舍俨然,炊烟袅袅。田野里,庄稼茁壮成长,一片生机勃勃。道路旁,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又一年春天,阳光明媚,田野里一片金黄,油菜花肆意绽放。微风拂过,花海泛起层层波浪,花香四溢。崔灿灿、石滨和石雯走在乡间小路上,看着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
一位农妇抱着孩子,笑着向他们走来:“将军,崔姑娘,石姑娘,你们快尝尝我们家新做的点心。”农妇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在她怀里咯咯直笑。
崔灿灿接过点心,尝了一口,赞道:“大嫂,手艺真好,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她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农妇笑着说:“多亏了你们啊,要不是你们,我们哪能过上这么安稳的日子。”她的眼中充满了感激。
石滨看着眼前的一切,感慨道:“这都多亏了灿灿,若不是她,我也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对崔灿灿的赞赏。
崔灿灿微微一笑:“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百姓幸福,我们所做的一切就都值得。”她的眼神温柔而坚定。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幅温暖而美好的画面。在这片明朝的边陲土地上,他们用爱与责任,书写了一段民拥军、军护民的传奇,让这段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被后人永远铭记。
时光流转,边疆的繁荣依旧持续着。崔灿灿与石滨、石雯一起,继续为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繁荣努力着。
一天,朝廷突然传来旨意,要调石滨回京城任职。这一消息让众人陷入了沉思。
石滨坐在营帐内,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我走之后,这边疆的局势不知会如何发展。”
崔灿灿安慰道:“将军,您在边疆的功绩有目共睹,相信朝廷会有妥善的安排。”
石雯则坚定地说:“哥,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
就在他们商议之时,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原来是一些百姓听说石滨要走,纷纷前来挽留。
一位老者拉着石滨的手,老泪纵横:“将军,您不能走啊,我们离不开您。”
石滨感动不已:“乡亲们,我石滨也舍不得大家,但朝廷之命不可违。”
崔灿灿看着眼前的情景,心中有了主意:“将军,不如我们向朝廷上书,请求留下继续守护边疆。”
石滨犹豫道:“这样可行吗?”
崔灿灿目光坚定:“只要我们情真意切,说明边疆的重要性,相信朝廷会考虑的。”
于是,他们连夜写了一封奏折,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在等待朝廷回复的日子里,众人的心情都十分忐忑。
终于,朝廷的旨意传来,允许石滨继续留在边疆。这个消息让整个边疆都沸腾了,百姓们欢呼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