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9章 多方的邀约(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从介入室出来的时候,程波还沉浸在整个手术当中。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摩,以及第一次亲自在介入手术中动手!

他知道杨泽仁的蜕变,并不是因为急诊科,而是因为眼前这个男人,急诊科主任陆安!

但是,他也知道现在想调到急诊科,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错过了杨泽仁那个时候绝佳的时期,现在急诊科并不缺人,他想来急诊科跟着陆安,绝非易事。

不过,程波看着陆安走远的背影,心里突然了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

对陆安来说,这台介入手术,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次操作。

导管推进、造影剂注入、支架释放……每一个步骤都像呼吸一样自然。

他甚至能在手术过程中分神思考实验室的数据,或者琢磨晚上回家吃什么。

这一年,他教过的医生太多了。

像程波这样,带着热切的眼神,渴望从他这里学到一星半点技术的年轻医生,医院里一抓一大把。

他们有的坚持下来了,有的半途而废,更多的,则是在现实的医疗体系里逐渐被磨平棱角,最终变成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但像杨泽仁这么幸运的,确实不多。

因此,杨泽仁很清楚这一点。

当初如果不是陆安破例收下他,他现在可能还在心电图做着最基础的心电图,甚至可能已经被调去社区医院,彻底告别手术台。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珍惜这个机会。

陆安的手术风格极其精准,几乎不浪费任何一个动作。

杨泽仁跟在他身边,从最基础的桡动脉穿刺开始,到如今已经能独立完成部分介入手术,进步的度连陆安都有些意外。

“手要稳,心要静。”??这是陆安最常对他说的话。

杨泽仁记住了,并且真的做到了。

……

视线回到陆安,陆安获得杰青后,彻底在科研界站稳了脚跟。

以前在会诊时候碰到的各大科室主任,现在纷纷主动递来橄榄枝。

毕竟,在医学研究领域,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大型科研项目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才能完成。

心内科的傅欢教授是第一个敲响陆安办公室门的。

他手里捧着一沓厚厚的资料,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陆教授,我们最近在做一个心梗后心肌修复的课题。”傅欢将资料摊开在桌上,指着其中一组数据,“你看,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微环境ph变化,和你的调控机制高度相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