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1章 唇枪舌战(第1页)
围城新任市长蓝京在正府秘书长乔修陪同下步入新闻大厅时,现场二十多位欧美各国记者和十多位省市媒体记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蓝京身上。
乔修开场白很简单:“根据省正府关于重大事件和突发事故信息披露相关规定,现由围城市长蓝京同志主持新闻发布会,在蓝市长接受提问前,请允许我代表围城市正府发布港口管委会十分钟前刚刚发来的搜寻信息……”
情况还与蓝京在高铁上得到的通报一样,还是五位英联邦游客下落不明,另外管委会主任施若桐也处于失联状态,目前港口继续加大投入搜寻力量,扩大搜寻范围;营救上岸的七位英联邦游客已送到港口第一医院,初步检查身体并无大碍。
乔修所发布的官方信息,实质早被在场神通广大记者们所掌握,故而没人记录也没人关注,重点都放到即将到来的市长答记者问环节。
“我就提供以上信息,后期会持续在正府网站上及时发布并更新,”乔修道,“下面请各位就本次事故情况向蓝市长提问。”
蓝京刚按下话筒开关,就有位英联邦记者站起来大声问:
“蓝市长为什么不穿西装?这是对新闻发布会的不尊重,也是对我们记者的不尊重!”
关于西装的问题,蓝京确实准备了好几套比较高档的用于出席正式场合,这次回东吴都被田甜送去干洗,仓促之间来不及取;抵达市府大院后乔修也注意到这个细节,可身边干部们不是高就是矮,不是胖就是瘦,一时间没找到合身的,蓝京说了句“无所谓”就穿着茄克衫出场了。
没料到迎头一棒,被英联邦记者挑出刺来。
蓝京此前虽然与外国记者打交道不少,但临场应变功夫已至臻境,这也是自信在两眼一抹黑情况下毅然接下烫手山芋的原因,他理所当然可以拒绝,没人会指责什么。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蓝京平静地说:“第一,我注意到今天在场记者都没穿西装,你的意思记者可以不尊重新闻发布会,市长不可以,对吧?第二,请乔秘书长安排秘书陪同这位记者到隔壁查阅省正府、围城市关于新闻发布会的规定,如果确实要求穿西装,我愿意公开道歉!”
那位记者顿时舌头打结:“不……不是,我的意思是穿西装出席新闻发布会是国际通行惯例,不……不需要专门规定……”
蓝京道:“欧洲人的惯例,华国人有理由不遵循,请暂时离场查阅制度规定,我们暂时休会等结果!”
那位记者大声说:“你不可以驱逐我出会场,我有采访的权利!”
蓝京针锋相对道:“但你没有诽谤的权利,除非你自愿收回对我的指责。”
“好……好吧,我愿意收回关于蓝市长不穿西装的言论。”那位记者见势头不对及时转舵。
短兵相接第一回合并没打消英联邦记者的嚣张气焰,随即第一排女记者站起身道:
“我是《泰晤士报》记者,我的问题是,据了解涉事游艇的运营许可证十天前已过期,为什么能正常营运?监管部门为什么没有及时查处?这当中是否存在权钱交易或外界不知道的内幕?”
暗示腐败和黑幕是欧美记者惯用的手法,意在引发公众对正府公信力的质疑。
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是蓝京要求乔修了解的,并非未卜先知,而是大凡交通事故发生后正府方面首先必须掌握营运资质是否到期,既涉及保险赔偿也关系到监管责任。
蓝京稳稳地说:
“首先我们已核实涉事船只运营许可证确于十天前到期且未完成续期手续,根据《围城市水路运输管理条例》规定船舶所有人有义务在许可证到期前30日主动申请续期,因此船东有可能存在故意隐瞒证照过期的违法行为;在技术流程方面,许可证续期有企业申请-材料初审-现场核验-系统录入四个环节,而系统数据更新通常滞后一两周时间,这是纸质与电子证照核验不同步的漏洞;此外按港口内部规定,监管部门应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每月抽查10%船舶,涉事船只是否在抽查范围内暂时没得到确认。上述三种可能到底哪种,正府会展开全面调查并及时公布,围城正府绝不回避失职责任,并适时启动问责程序,作为市长,我承诺任何权力寻租或懒政行为,正府都将以零容忍态度严查到底、严惩到底!”
坦率承认事实但切割主体责任,列出企业故意违法、监控技术漏洞等可能性,避免系统性腐败的联想,又展现担当和问责的积极姿态,回答滴水不漏、无懈可击。
“我是英联邦《每日电讯报》记者,”又有位记者站起来道,“我们在港口的记者随机采访的情况是,运营许可证过期现象并非少数,事实上相当普遍,甚至包括上午参与海上搜救的船只,请问市长怎么解释?”
蓝京严厉地瞪着他问:
“你的意思正府必须阻止运营许可证过期船只救人?谁给你漠视生命的权利?所有参与搜救船只都会得到补偿,成功营救落海游客的将得到奖励,但关于许可证过期调查是两码事,该处罚必须处罚,这就是正府提倡的奖罚分明。”
记者咂嘴皱眉,其实他想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却被蓝京有意无意导入到另一个方向,他刚想争辩却被后侧记者抢过话筒:
“市长好,我是《电讯报》记者,我想问的是,围城市气象部门早上五点二十分预警今天海面有强风大浪,港口为何没有叫停游艇往返通航?是否为了旅游利益牺牲旅客人身安全?”
蓝京毫不留情怼回去:
“哪个级别风浪对应哪条安全措施,哪种情况下必须全港停航,围城港有非常全面、详细的规定,建议你认真做好功课再来提问,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另外我想强调一点,目前正府正会同港口全力以赴进行搜寻营救,五名游客只要有一线生机我们都不会放弃。”
“我是《太阳报》记者,我如市长所要求认真做了功课,”有位岁数偏大的金发记者挥着手里一卷材料道,“我这里有一份围城港三年前制订的《港口紧急救援中心配置规范》,里面各方面硬件条件相当详细,很遗憾今天事故发生后我们看到了真相——一名游客救上岸时心脏骤停,港口没能提供自动心肺复苏机,而是人工按压;专门用于海上转运的船用担架总共就一付,其他伤员都是背到几百米外的救护车;没有侧扫声呐,没有水上救生网,潜水套装只有两套还不带头盔通讯系统,请问正府有没有拨款?还是港口贪污了?或者所有这些都是形式主义,根本没想过实施?”
蓝京道:“这位记者先生功课很细致,改变了我对《太阳报》刻板印象……”
新闻大厅里响起一阵轻微的笑声,都听出蓝京在内涵《太阳报》专门以挖英联邦王室隐私和名人明星八卦著称。
蓝京续道:“事故发生后我第一时间要求调查紧急救援中心配置情况,因为那些设备无时看似没用,关键时刻能够救命,我得到的反馈是刚刚记者先生列举的设备都有,但大多数锁在仓库里,钥匙保管员今天休息到外地游玩,当然如果需要,等新闻发布会结束可以组织记者团到港口核实。这位认真功课的记者先生批评得有道理,那就是此次事故揭露了我们应急管理中的缺失——文件里‘已配备’可实际上‘用不了’,根源还在于官僚主义作祟、动态监管缺位,今后正府要加强全市安全治理,所有配置设备设施实时联网监测,全民参与监督,执行不力者一律顶格问责!我以市长身份担保,人民的安全底线绝不容许被形式主义践踏!”
“我是《欧洲环境报》记者,”一位人高马大的记者道,“众所周知失事的这批英联邦公民都属于欧洲环保组织,到望亭岛的目的为了收集商业开发对海岛自然环境及生态影响的证据,我们知道华国正府对环保组织一贯的反感态度,所以这场灾难有没有人为因素?希望市长正面、真实、透彻地回答。”
蓝京微加沉吟,肃然道:
“这位记者说众所周知,但我不知道,在我眼里来的都是客,都是旅游观光的游客,至于他们为了环保或别的目的,我没有接到类似函件,也没兴趣查证;华国正府对环保组织一贯的态度是积极合作、开放包容,华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支持国际环保组织倡议和行动,同时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权益,推动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如果这位记者需要证明,我可列举三例,第一华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环保机制,第二华国在《光城协定》等国际环保协议中作出减少碳排放承诺,第三华国通过南南合作等方式向发展华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记者先生,你能列举三个例子证明反感态度么?如果可以,我们再探讨灾难有无人为因素问题,否则你的假设根本不成立!”
《欧洲环境报》记者张大嘴,想说却又没法说,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没法跟蓝京列举的事实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