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起(第2页)
“你叫我一声姑父,难道不就像父亲那样吗?”贾政见王熙凤犹豫,回头冲她笑了笑。
贾政背着王熙凤,缓缓在沙滩上走着,又笑道“等回了金陵,你可不要再向父亲告状了呢!”
“姑父怎么这样说?”王熙凤道。
“平儿明日回来了,你肯定又开心又难过的,若写家信时说漏嘴了,你父母都知道了,我怕你姑妈之后要埋怨我的。”贾政轻笑道。
“姑父,你想姑妈吗?”王熙凤忽然轻声问道。
“当然想啊,想你姑妈,还想孩子们。”贾政回道。
王熙凤趴在姑父肩膀上,又想起了小时候父亲背着她,让她去摘树梢的果子。平儿小小的,只敢站在树下看着,紧张地攥着手,生怕王熙凤掉下来。
小小的平儿不知道,趴在人背上很难掉下来的,又不是站在树干上。
想到这里,王熙凤忍不住笑出了声。
沙滩上的篝火照亮了一小片海面,也照亮了贾政和王熙凤,又在他们前面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
*
次日天刚亮,贾政就吩咐手下出发去找平儿。他自己带了四五十个官兵来,还有王熙凤和潘武的手下,差不多上百人。他们还请了许多岛上的居民,也让他们尽力寻找。
贾政见王熙凤体力不济,就劝道“我们若找到了人,总是要回来报信的,不如你守在这里,到时候也不会误了消息。”
王熙凤听了,也就点了头,不再坚持,因为她知道贾政说的在理。况且自己也没有什么力气,勉强跟着去了反而会拖慢找人的速度。
贾政找到了南华岛上最有经验的老渔民。他世代与水打交道,熟悉这片海域的一切。
老渔民与贾政走到出事时的岸边,他弯腰抓了一把细沙,用手指捻了捻,分析道“平姑娘落水是在申时,虽然白日里风从海面吹向岸边,但现在是春季,季风的威力不可小觑。我想,大人们应该往南华岛的西北边找一找,那边小岛众多,平姑娘也许还有生机。”
贾政听罢,也很是信服渔民的说法,他拱手谢道“等找到人,一定重谢您!”
老渔民笑着摆摆手,“我们沿海的百姓,出海时总会遇到意外,也就留下了互相帮助的传统。大人快去救人要紧。”
贾政按照了老渔民的指示,果然在南华岛西北边的一处小岛上打听到了平儿的消息。
南海神的签应了验,平儿昨日被海水带到了这里,又被岛上的好心渔民带回了家。
在他们的照顾下,平儿虽当时晕了过去,次日一早就醒来了。虽然身上有一些擦伤,但性命无碍。
岸边的渔民听说来了有人到这里找昨日落水的一位姑娘,很快就带人来到救了平儿的这户人家。
贾政见平儿躺在渔民家里的木板床上,终于放了心,对她笑道“你们凤姑娘为了找你快要将南海翻过来了。”
平儿笑了笑,却又落了泪。
贾政又道“能走吗?凤丫头实在担心你,若是今日不回去的话,我怕她一会儿就赶过来了。”
平儿哭着点了点头。
贾政又送了一些银子给好心的渔民,这才带着平儿离开了。
*
昨日王熙凤的船起火后,倭国人见火势无法挽救,也顾不上再抢货物,只忙着逃命。又怕官府追责,倭国人的船很快离开了南华岛附近。
刘青的手下畏惧刘青的狠厉,被他威逼,都不敢逃跑。只有被刘青胁迫的王熙凤的手下,都没想为他卖命的,趁刘青不备,也都及时逃走了。
王管事后来在找平儿时,打捞上了一些中国人和倭国人的尸体。包括刘青在内,他们在嘉定解救的八个汉人,或被烧死,或被淹死,无一存活。
贾政又让人检查了一遍这些人的尸体,在刘青身上发现一封保存的很好的信件,没有沾一点水。
贾政打开看过,很奇怪的两页文字,既有象形文字和又有西洋人用的奇怪字母,贾政虽看不懂,但也猜到这信事关紧要,他就仔细收了起来。
当日潘武派人来向贾政报信时,贾政与贾雨村和广州公行的秦遥正在港口搜查着倭国人的船只。潘武派的人只说是王家铺子的船出了事,贾雨村早就知晓王家在广州也有铺面和商船,他面上并没有怀疑,也没有要跟着贾政来打听消息,表现出很是善解人意的样子。
而贾政也知道贾雨村的性格,说不定此时他自己或是他的手下,正在这岛上暗中观察着呢。
贾政站在沙滩上,面对着大海叹了一口气。
平儿已经找回,王熙凤除了损失了一只商船,人员并没有太多伤亡。贾政不想再让她们卷进这件事,就劝王熙凤回到广州,好好歇息几日。等一切稳定下来,再计划何时出发去南洋。
*
此时,距离南华岛不远的北明岛,因为不是从南洋到广州的必经之地,很是荒凉,除了附近的渔民经过,并没有其他的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