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1页)
“我就知道嘉敏丫头不是普通人,一个小姑娘独自闯帝都,还闯出来了名堂。还有嘉敏丫头不管面对什么人,态度都一样,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只有,亲近的与不亲近的区别。她瞧的顺眼的,态度自然好些,瞧不顺眼的,那态度就自然不好。也不以身份地位高低来区别人。一般人家的孩子,可没有这份心性与气度。”莫大爷蹲在屋檐下与钱大爷分析道。“那倒是,一般人家养不出她那样的孩子。有底蕴的人家与没有底蕴的人家,还是有区别的。”钱大爷感叹道。“那是,嘉敏说她家祖父是当地大厨。我想应该是个聪明睿智的老人。”两人各自脑补。顾家堂屋,孟远帆吃的满嘴流油,直嚷着好吃,还说,“爷爷,奶奶,咱家也是柳城人。嫂子说这一桌都是老家的家常菜,我怎么没有吃过几个菜?”孟奶奶很尴尬,她厨艺不好,可做不出来家乡味儿。也不理会叫嚷的孙子,还恨不得一筷子敲死他,出自己的丑。孟爷爷手拿筷子,摇晃着说道,“呵呵,柳城的好吃的多了去了,还有擂茶,喝擂茶的时候,可以叫满一桌子的好吃的。家乡的牛肉粉,吃一辈子都吃不腻。还有老家的擂钵菜,柳城附近的一个镇上的桂花糖,龙须酥,家户人家自己做的甜酒(醪糟),碗儿糕,腌制的酸野葱加上鸡蛋炒饭吃,那是一绝,还有下面属县的和渣钵子,以及五羊麻花等等,这些都不是今天咱们在敏敏家吃的这些,这些也是老家的美食。”老爷子回忆起来没完没了,回忆中,自己还是个七岁左右的孩子,光着脚丫满城的到处跑。以前的柳城,不大,就那么几条街。老爷子说的笼统,没有一一解释。其实很多东西,停留在记忆中,不是外面的美食不好吃。是外面的美食,没有儿时的温暖记忆,也没有关于父母关于家乡的一切。与其说那是美食,不如说那是他的年少记忆。是温暖,与思念。六零女配的反杀(23)“爷爷,您说了那么多,我没有吃过几样,真是亏的慌。”孟远帆也是个隐形的吃货。“吃你的,吃还堵不住你的嘴。”孟父倒是吃过,年幼时,被父母送回老家,一直到成年才离开老家。只是第三代都是在外面长大,还真没有吃过几次。“噢,我不说话,吃饭。”孟远帆做了个闭嘴的姿势,不再说话。嘉敏笑着说,“没事,下次想吃什么,提前与你哥说,两人一起来,我做给你们吃。”“好,还是嫂子好。”孟远帆乐呵呵的说道,嘴里还塞的鼓鼓的。大院里,一群人老爷们儿,挤在钱家与何家的屋檐下,叽叽呱呱的扯闲篇。“小顾家里背景不简单啊?”“那是,没见到吗,一次性三辆吉普车。”主街道上停的一辆吉普车中的人,捧着大饭碗,吃的喷香。高兴的很,没想到还能吃到首长家孙媳妇做的饭菜,他早就听说首长的准长孙媳是顶级大厨,做的饭菜味道极好。他总算是吃上了,味道真真是极好,还舍得。用大饭碗装的白米饭,还用两个大碗给他装的菜,荤素分开装。饭后,孟远扬兄弟俩收拾,嘉敏坐在准太婆婆与准婆婆身边,与长辈们说话。还时常与老人说家乡话,准婆婆也听的懂,嫁入孟家多年,早就听公婆丈夫与小叔子之间说家乡话听习惯了,她也能说几句地道的柳城话。一家人倒是相处的不错。孟奶奶拉着嘉敏的手说,“敏敏,你家里收拾的极好。我瞧着下半年有个好日子,要不你与远扬的婚事就定在下半年,你看怎么样?”嘉敏郁闷,她就知道,不该确定关系。可孟远扬说,他们军人恋爱,一定要报告部队还要打恋爱报告。既然要打报告,就得告诉家里。才告诉多久,就来逼婚,她呵呵的喝口茶水,然后说道,“江奶奶,不用那么着急,我才十八岁。”江奶奶也是过来人,知道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但她就是想让长孙早点结婚。早点留下后代,军人嘛,意外多。没有对象,那就另当别说。有了就该早点结婚,早点留下子嗣。来之前,孟奶奶早就想好怎么说服未来孙媳早点结婚,她语气哀泣,低声的说道,“孩子,你不懂,我即是军人也是军属,我比你更了解……”一番话说的嘉敏无言以对,特别是人家还提起原主去年就打算与陆渣男结婚一事。嘉敏无奈,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婚事定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倒是个极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