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94 章 武术与军事11(第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如此风气,如何能够打胜仗!

【宋朝军队的弱,是从上到下的弱。是帝王的权力欲,是文人的嘴强,是武将的卑微,是底层士兵的不受重视!】

【但是宋人弱吗?】

【并不弱。】

一身红衣的杨妙真,站在抗金的战场上,擦拭着梨花枪上的鲜血,身后的红袄军投来敬佩的眼神;

宋朝沦陷在金人的北方,辛弃疾正在独饮独酌,他的桌子上放着凛冽的寒剑,目光透过窗口,看向了他想加入的起义军;

边境的军营中,梁红玉与韩世忠正在对招,周围的士兵一边看一边学习,看到兴头连连叫好;

南宋鄂州,岳飞正在训练岳家军,他儿子岳云忍不住分心看向天幕,被岳飞毫不客气叫出来受罚……

他们在后世声名赫赫,在当时武德丰沛,战绩醒目。

然而,最终都没有得到重用,一身武艺败给无能的朝廷。

【前面举过武林高手的例子,朝廷崇文轻武时,民间武林高手众多。】

【现在再看另一个同样是朝廷不管,但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缘边弓箭手。】

宋朝的“弓箭手”和“弓手”叫法比较混乱,“弓手”并非是弓箭手的简称,而是隶属地方的基层治安武装力量。

“弓箭手”也不止是手持弓箭的士兵,还有一种地方武装势力——比如缘边弓箭手,就是隶属北宋乡兵系统的西北土兵部队。

这支土兵也不是全部使用弓箭,武器自备,根据自己的财力准备武器。

地处两国边缘的当地人,饱受战争之苦,也让当地民风彪悍,无论男女都很能打。

西夏与宋朝交界处的土人就是如此,不论哪一方发起战争,最苦的都是当地人。

宋人的村子里,有守卫者站在高处看到远处的军旗伴随着尘土而来,立刻冲下来通风报信:“军队过来了,看样子是要打仗了。”

村子里的小孩组织有素的开始把这个消息传遍全村,挨家挨户通知。

男人从田里回来,勒紧腰带,绑紧袖口和裤腿,放下手里的农具,换上用金属农具改制而成的刀:“打就打吧,刀也磨好了,马也喂肥了。”

因为是西北边境,有适合的草场养马,这个地方的农人反而不缺马用。

女人问道:“老人孩子要不要送去乡下?”

“送什么送,老子不走。”老爷子提着根大棒子语气不善地走出来,“死在战场上总比死在病床上好,老子还能杀几个西夏人。”

家里的小孩也跟着哼哼:“老子也不走!”

他老子一巴掌拍在小孩头上:“跟谁学的老子!”然后又跟他母亲道,“男孩子半大不小了,在后面杀一些漏网之鱼。”

女人也不是扭捏的性格,点点头,又看向大一点的女儿,递给她一把磨得锋利的镰刀:“咱这地方苦,女孩子娇养是害了你们,跟着兄弟一起不要乱跑,拿好武器。”

女儿接过镰刀,常年做农活,力气很大,重重地捏着镰刀挥舞几下:“嗯!”

最后全村的人都出来,壮年男子站在最前面,女人和老人组成中间的防线,小孩在最后。

全民皆战不是说说而已,这个全民包括男女老少所有人。

弓箭,长枪,棍棒,菜刀,铁锹,镰刀……有什么武器就用什么,只要趁手都行。

当外来的军队远远地出现,露出详细的军旗,果然是西夏人。

西夏人看到村落,兴奋起来:“嘿,这里有个村子。”

“去找点肉吃……”

“是吃肉还是吃女人啊?”

西夏人看到村落门口设置了简单的木刺挡马,不以为然。

只有部分人在村落门口勒马,翻身下马,准确先把会伤害马的木刺和挡马挪开

谁知刚推开木刺挡马,就听到村子里突然传来一声气势惊人的:

“杀——”

紧接着,藏起来的男人们骑着马冲出来,各个手拿兵器,满身杀气!

冲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