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第1页)
第675章
有太子在后面撑腰就是不一样,不然这盐漠怕是守不住,发财也没他们的份,说不定还会被灭口,没有靠山的小虾米没资格打盐漠的主意。
这顿酒吃得高兴,张树直接喝醉了,被架到财源广进房里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回客栈。
七月也是红薯等粮食丰收的季节,江一鸣和少爷带着人早出晚归收粮食,收粮就整整花了七天。
周边几个府城的县令这段时间也都在辽州,来看他们收粮食,看着一串串的红薯土豆,还有金黄喜人的玉米,看得眼都花了。
这些县令急吼吼地守着江一鸣收粮,就是想拿到最好的粮种,深怕迟一步好的都被挑没了。
除了各地的县令,许多商队也听到消息,陆续赶来,在市集上和当地百姓以物换物,不拘什么,日常有用的都可以换。
像米面,农具布料菜干之类的,应有尽有。
粮种现在还是稀有物,所以能换到很多东西,一斤红薯换十斤黑面或粗粮,白面换三斤。
有些商队甚至运了家具来换,普通百姓现在自是不换家具的,条件好一点的才会奢侈的去换家具。
现在好多人都没有盖房子,只有少数人要娶媳妇啥的,才会想着换砖头石灰啥的来建新房。
这些人看的远,知道过了这个红利期,以后再想以一比十换材料是换不到的,现在勒紧裤腰带把材料啥的先换回来,把房子盖起来就是赚了。
以后就没这个福利了。
像江一鸣和少爷就换了大量的材料,除了建作坊,还要建府邸,江一鸣不仅给自己换材料,还给七姐换了许多,给七姐也建一个四进的房子。
还有铺子啥的,都趁现在赶紧建起来,江一鸣的红薯土豆玉米就跟换不完似的,越换好像还越多了。
财源广进等人看得直挠头,产生了自我怀疑,是不是他们算术太差了,没算对,还是最近太忙了,忙晕头了?
算不明白了,搞不懂库房到底有多少粮食。
少爷那边就合理多了,他那边粮食没了,就从江一鸣这里运过去,所以没人怀疑啥。
不过江一鸣很淡定,反正他种了一千亩,搞了好几个仓库,这边堆一些那边堆一些。
作坊这边堆放的最多,当时他直接从某平台买了十万斤红薯十万斤甜菜和现有的混在一起。
不日糖作坊便可以开工了,很快辽州不仅产盐还产糖,何愁经济发展不起来?
匪寇也被剿灭,各地的商队也敢进辽州来做生意了,经济恢复,现在就差房子没建了。
各地的学堂差不多都完工了,届时便要把街道两旁的房子建起来,现在不是没有铺子,只是太少了,而且大多是世家的铺子。
“我的少爷的七姐的还有张树的,大家都要在这里建铺子,材料还是不太够。”江一鸣坐在书房计划着生财之道。
这时贺将军和秦太医等人来找他,竟也是为了买铺子的事。
他们在京城也有庄子铺子啥的,都是会经营的人,怎么会看不出辽州如今正是能发财的好时机,错过了就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