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4章 流民四起压力剧增第1更(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264章流民四起,压力剧增(第1更)

黄老汉是楚源省一个小村庄的普通农民,家中世代务农,靠着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一条鞭法推行后,原本按田亩征收的实物税改为折银征收,黄老汉不得不将辛苦种出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变卖,以换取银两缴税。

然而,市场粮价波动极大,若是遇到丰收年景,粮价低廉,黄老汉卖光了粮食也凑不够税银;何况现在是灾年,粮食歉收,更是雪上加霜。

更让黄老汉痛苦的是,地方官吏借机盘剥。他们故意压低粮食折银的比例,强迫百姓以高价购买官定的银两。黄老汉为了缴税,不得不向地主借高利贷,利息越滚越多,最终连田产也被迫抵押。村里像黄老汉这样的农民不在少数,许多人因无法承受沉重的税赋和债务,甚至不得不背井离乡,沦为流民。

如今正是征税时节,村里一片愁云惨雾。官吏带着差役挨家挨户催逼税银,稍有拖延便拳打脚踢,甚至抓人关押。黄老汉的儿子因反抗官吏的暴行,被打成重伤,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也倒下了。黄老汉望着空荡荡的粮仓和病榻上的儿子,心中充满了绝望。

“无生救世,弥勒净土,真空家乡……”

许多变成流民的失地百姓,头戴白巾,喊出了类似的口号。

这一幕幕,在楚源省,以及相邻省份正在不断上演。

而关中的流民军,也几乎要封锁不住了。

“江南和江南之外,已经是两个世界。”徐青静静听着苏怜卿送来的情报,心中不由感慨。

如今江南之外,民间百姓的生存压力,只有北直隶的情况好一些。

一条鞭法念歪经的现象,不止其他省份有,其实江南之地也存在,只是有徐青和老皇帝坐镇,其他人不敢太明目张胆。

这些事,要说能倾覆大虞朝,那也不至于。

因为现在凭借一条鞭法收上来许多税,大虞朝现在的官军,战斗力比以往强太多。

历来王朝末年,流民军战斗力提升的关键,往往和溃散的官军等加入有关。

流民四起,最大的危害是破坏原本就有问题的税基,使国朝许多基本运转出现问题甚至停滞。

如人之生病,气血堵塞,从而引其他更可怕的问题……

可以说,从一条鞭法施行开始,土地兼并加剧都是必然的事。但因为能收上税,反而国力会有一段时间上升期。

而且如果能镇压流民得当,还能凭此削减人口,缓解人口和土地的矛盾。

如果没有徐青,朝廷肯定是要对这些失地流民,举起屠刀,狠狠镇压。

说白了,在朝堂诸公眼中,灾民就不是人,而是杂草,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还会危害正常的庄稼。

另一方面,徐青也收到老辅的信。

里面还有老辅自陈一条鞭法错漏的奏疏。

流民的情况虽然严重,但现在还不至于会动荡天下,而且现在的流民,面对官军,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实力。

但各地的奏疏,犹如雪花一样飞到应天府临时内阁。

仿佛各地的官员都有默契,将罪魁祸往一条鞭法扯,虽然事实也如此。

老皇帝面对这些消息,再也无法淡定清修。

应天府行宫——延年宫。

大殿里一片肃穆和寂静,众臣工战战兢兢。

老皇帝神色阴沉似水,仿佛在说,朕把天下交给你们治理,你们就是这样治理的。

霍景亦神色凝重。

梁阁老现在是内阁顾问,没有事权,因此心内很是悠然,但面上还是一脸凝重。

“说说,该怎么办?”老皇帝扫视众臣一眼。

其他人噤若寒蝉,不敢开口。

这时候徐青微微一笑,出列奏道:“陛下,如今正值盛世,人口充实为历代之最,流民四起,倒也不全是一条鞭法的缘故,而更在于盛世人口太多,土地不堪重负。”

他此言一出,老皇帝面色一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