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122 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出了商业街再往外走,全是民房,不过有的民房外头挂着牌子,表示里头在卖东西。

盛屏和荣田溪几乎把这一片街道走遍了,才在犄角旮旯里找到了一家砖瓦窑和土陶窑。

盛屏订了砖,约好下午送砖上门,而铺贴的瓦工还得单独找,老板一问地址是县衙后门,险些闪了舌头,背都弯下来了,好半天才说自己小舅子就是瓦工,手艺还不错,盛屏只想赶快把地方收拾好,点头让他小舅子来。

挨着砖瓦窑就是土陶窑,盛屏买了两个大缸:腌白菜和萝卜,两个中等大小的缸:做咸鸭蛋和松花蛋,若干小缸:熬下饭酱。

五天后,厨房已经改造完毕,屋内屋外都铺了砖,荒废的水井也找人淘好,牲畜棚加了三面茅草扎的墙,外头与柴房相邻的过道加了一道木门,沿着门边内外摆了一溜薄荷,牲畜棚分了区,做了一个鸡窝,一个鸭窝,各买了十只小鸡小鸭,马和驴之间也加了一道木栅栏,防止打架。

厨房里面添了两个柜子,把盛屏他们带来的干菜用竹筐子装好整齐摆在里头,左边角落,摆着几个大小不一的缸,白菜、萝卜、咸鸭蛋已经腌好了,松花蛋要麻烦一些,盛屏暂时还没有做。

盛屏挽起衣袖在厨房忙碌时,唐三一家把心都悬在了嗓子眼儿,生怕盛屏把他们一家赶走,诚惶诚恐的跟着盛屏,帮着洗菜、切菜、拿盘子、递筐子。

好在盛屏只是把厨房按照她自己的想法收拾了一遍,没自己动手做饭,等她一走,唐三摸着脑门,好半天才缓过神。

盛屏用白菜做酸菜的做法他没见过,他们这边人存白菜,要么放地窖,要么挖一个坑把白菜埋在里面,撒盐加水腌制的手艺,他没见过,就是见过了也舍不得那样做,得用多少盐啊,他们一家一年到头也才吃二斤盐。

萝卜处理得也费事,先切成细丝攥一攥水份,放外头晾两天,瞧着都蔫吧了再加大蒜、生姜、盐和他认不出但味道很刺激,闻起来麻麻丝丝的粉末,翻拌均匀了再装进坛子里,还用丝瓜瓤封口,把缸翻转过来,扣在盖子上,盖子里还要加水。

换成他来弄,他就直接把萝卜切成指头粗直接挂在外头晒干了收起来,吃的时候再泡水煮就成。

唐三祖上五代都是厨子,家景一年不如一年,厨艺也一代不如一代,传到他这里,连本食谱都没了,全靠他爹言传身教,可惜年年的洪涝,让这地里长不出多少好东西,家也越来越穷,他能接触到的食材很少,于是会的菜也跟着变少。

据唐三观察下来,新县令一家喜欢吃味道重一点儿的菜,米饭、馒头、面条倒是不挑,剩菜剩饭没坏的第二天热一热他们也吃,这些天顿顿白菜、萝卜、鸡蛋,很少见着荤腥,他们也不抱怨,平常见着他一家了也没什么架子,说话也是和和气气的,是顶好伺候的主。

唐三一面庆幸,一面努力表现自己,在他得知盛屏要腌松花蛋时,自告奋勇表示自家有这门手艺,交给他来做,盛屏真就买了一百个鸭蛋回来让他做。

这一百个鸭蛋得来可不容易,前头腌咸鸭蛋的时候,把米面粮油铺走了个遍,也没得卖,盛屏、王秀和荣田溪三人只得提着篮子挨家挨户的敲门问,这才凑够了五十来个鸡蛋和鸭蛋。

这次的鸭蛋是砖瓦窑的老板特意从乡下收来的,让盛屏惊喜得很,当下对砖瓦窑老板表示,若是还有蛋,不管是鸡蛋、鸭蛋、鸽子蛋、鹅蛋,尽可送到县衙后院来,有多少她都要。

砖瓦窑老板险些哭出来,乡下人攒蛋不容易,这是他走了三个村才得来的,确实是存着讨好的意思送出去的,可是这礼他只打算送一次,哪能想着以后就多了个活计,哭丧着脸回了家,媳妇儿老母也跟他一起愁得直掉泪。

荣田溪到砖瓦窑时,看他一家情绪不对,纳闷得很。他们带的银子不多,又是五两一个银锭,没铜钱给他,荣田溪就去外头换钱,一回来这老板早走了,他只得往他家里送去。

“我说你着什么急?这银子还没拿就跑了。”

荣田溪把五钱银子递给他。

砖瓦窑老板吓得跪在地上,一个劲儿的磕头,“大老爷,小的知错了,小的明天就去收蛋,求大老爷饶了我一家老小的命。”

跟着其他人也都纷纷跪在地上,磕头、哭泣。

荣田溪傻眼了,“啥呀?你们这是干什么?这个钱是鸭蛋钱,你卖蛋我付钱,这不是天经地义吗?”

砖瓦窑老板身子一抖,颤巍巍的抬头去看荣田溪的脸,看他一脸疑惑,心里愣了一下,后腰被媳妇儿掐了一把,又皱眉求饶:“大老爷,您再宽限几日,我一定借到钱还您。”要不是前些天卖给他们的砖的钱买了米和碳,他肯定都掏出来还给他。

荣田溪脑子里一团浆糊,觉得这一家子都有毛病,“你们都起来,把话说清楚,我什么时候问你们要钱了?”回头被蒋二哥知道了他怕不是得挨棍子啊?

他以前在荣山村的时候跟着他爹偶尔去过几次县衙,心里虽说是有点儿害怕的,可是也没这么可怕吧。

荣田溪想了想,上前把砖瓦窑老板扶起来,“我们县令是新来的,这儿的规矩还不大懂,不过不管从前是什么规矩,以后都不一样了,你先把钱收下,后头有事我再来找你们。”

砖瓦窑老板脸色灰白的看着荣田溪走了,一家子跪坐在地上,神情恍惚,感觉要马上撅过去了。

荣田溪一回去立刻把这情况跟盛屏说了,“你说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