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隐喻打破束缚崇拜(第1页)
“这是库尔贝给自己画的一幅自画像,他一定对自己的样貌很满意。”雅克看着肖像画,对姜哲说道。
姜哲说道:“这张画中库尔贝,留着长,有文艺青年的那种忧郁气质。但不像现实主义的风格。”
雅克带着一丝狡黠笑容,说道:“等一会,你会看到他在别人眼中的样子。”
姜哲没能很快看到雅克说的作品。
雅克选的参观路线,有些别扭。
姜哲再次看到了一幅名作——捡拾麦穗的人。
“这个场景在19世纪的法国乡村,是比较常见的场面。”雅克说道。
姜哲答道:“放在我们,也有这种场景。”
“米勒一生都在描绘乡村题材。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的巴比松画派,不喜欢库尔贝。你知道为什么吗?”雅克看向姜哲。
姜哲摇头。
“因为他们比库尔贝更早想到以农民为题材,进行创作。但是他们却没有创造出奥尔南的葬礼这样的知名作品,所以,不服气。
当时,晚钟和拾麦穗的人这些作品,还不被重视。
可见,先行者不一定都成功。
但不管是库尔贝还是巴比松掀起的这股审美风尚,确实在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笼罩下,开启了新的道路。
他们的出现,引起了争议。当时,社会上关心艺术的人,以及关心未来的人,都主动或被动参与。
无论谁对谁错,库尔贝以及巴比松画派,都成名了。
在艺术圈,只要获得争议,就会获得关注。”
两人边聊边走,来到博物馆更高一层。
“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底层。”雅克停步之后,指着下方说道:“你知道博物馆原本是做什么的地方吗?”
姜哲说道:“听说是火车站?”
雅克说道:“是的。博物馆中间一条过道比两边更低,就是铁轨原来的位置。两边的展厅就是原先的站台。
因为科技展,火车站不够用了。
为了利用好这块地,才改成了现在的博物馆。你看看两边的布局。这种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塞纳河左右岸的区别,右岸都是混的好的学院派和史诗作品,左岸的作品,表现的都是些食不果腹的百姓。”
姜哲经雅克提醒,也现了这个现象。
“是故意这样安排?”
“也许是。”雅克答道。
两人继续参观,看到了一些名气不高的肖像画。
雅克告诉姜哲,“在库尔贝成名之后,巴黎出现了许多梦想一夜成名的年轻画家,这些肖像画就是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其实和学院派没什么本质区别。
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送进学院派主导的官方艺术沙龙。这是当时成名的途径。
你猜这些人的生活是什么状态?”
姜哲打量这些作品,斟酌着说道:“我猜不到太具体的情况,但是,从作品尺寸大概猜测,这些年轻画家多半家境殷实。”
雅克说道:“当时,大多数学艺术的人不是穷人。当然,也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