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1页)
这里在没有修建蓄水池之前,几乎是年年干旱,遇上大旱的年头,颗粒无收那都是常事儿,虽然现在因为有红薯这耐寒的植物在这里安家,百姓生活好了不少,但还是很苦。
林玉轩还好,剩下的几人都是纯北方人,在京城长大的,实在没经受过这样高温洗礼,一个个都用手里的扇子扇着风,只是这风也是热风。
贾瑚将自己的折扇直接扔进了马车里,然后从路边儿老汉那里买来了十把蒲扇分给众人,长安也在其他摊子处买了不少的当地水果,洗了些给两位少爷解渴。
别说,这边儿的水果那是真好吃,就拿这有名的红杏来说,不仅个大、长得好,最主要的是肉软、香甜口感好,就是那种软糯面甜的那种甜,不齁人,而且多吃也不会伤胃。
林玉轩吃了一颗之后,就对身后的人道:“你们也赶紧吃吧,好解解渴。”又拿出一个桃子递给正抽旱烟的卖蒲扇老汉道:“老人家也吃一个解解渴吧。”
老汉也没客气,接了过来之后对几人道:“娃娃们是第一次来我们这里吧?”说着,对后面摇头晃脑的小孙子道:“三娃子,给几个小哥儿倒些茶水来。”
林玉轩等人赶紧道谢,又接过小孩儿拎来的大茶壶,这里面是烧好稍微放凉些的茶水,里面也不是什么好茶,就是些最便宜的茶叶沫子。
所谓莫笑农家腊酒浑,这茶叶沫子,或许是府里最下等的粗使婆子也不会去喝,但对这农家老汉来说,确是他能拿出来招待客人的最好的东西了。
所以,几人都真心实意的感谢着老汉,然后拿出各自的碗,一人分了一碗,尽管茶叶不好,但水质却极为甘甜。
这种极为不专业的煮茶方法,自然没有品茶的价值,但就这样坐在树荫下面,喝着温热的茶水,却也别有一番滋味。
贾瑚笑嘻嘻的拱手道:“老丈好眼力,我们兄弟俩是要去赶考的,第一次来到宝地,想拜拜孔圣人和亚圣人。”
山东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人因为是圣人故乡,从古至今都特别注重教育,连带的也特别喜欢孩子,尤其是读书的孩子。
老汉知道林玉轩跟贾瑚是要去参加府试,还特意途径此地来叩拜两位圣人,当即也就更加热情了,将手里的烟袋锅朝地上敲了敲之后笑道:“你们看看,这个时间,路上除了你们还有几个赶路的?”
林玉轩几人这才明白,为什么一路上看到的人流量这么少,原来是当地的作息时间问题,赶紧又谢了老人家的指点。
贾瑚又开始跟老人家讨论起当地的忌讳还有特色等,林玉轩也坐在一边儿听得津津有味儿。
小满等人赶紧把马车卸开让马歇歇,吃些草料还有盐,长风也去旁边支起棚子的店家买些吃食还有干粮,说实话,这里的馒头那是真的实惠。
这边儿叫戗面馒头,林玉轩捏都费劲儿,但是真好吃,面香里带着甜味儿,还特别抗饿,就算饭量大的汉子,估计有两个再加上些咸菜也足够吃的饱饱的。
贾瑚给老汉递了四个馒头,这次老汉不敢接了,这里的粮食太贵重了,这一个大馒头在这里要两文钱。
要知道京城大肉包子也就一文钱一个,馒头虽然不是戗面这么实诚的,但那个才一文钱两个,所以,老汉哪敢随便接受这样的馈赠?
第23章
好说歹说,加上老汉也知道林宇轩等人是真的不在乎这些粮食,这才收下馒头,但为了吃的安心,老汉不仅详细的说了不少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一些去处。
还特意让小孙子跑回家,让自己的儿媳妇给摊些煎饼,又拿了好大一捆大葱,真的是太实在了,最主要的是,都说山东倔县,这山东人是真的倔。
根本就不给你拒绝的机会,林宇轩没办法,只能等离开的时候,悄悄的把一块儿碎银子扔到了老汉摘下后放在脚边的草帽里。
按照老汉的指点,林宇轩等人算是将一些经典的景点都逛了一遍,这才继续前行,因为是游学,所以两人也没有着急赶路。
幸亏他们还知道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找到驿站往京城跟江南报平安,不然家里的大人们早就被吓死了。
游游逛逛一个多月,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林如海在扬州的官邸,林如海跟贾敏四年未见儿子跟侄子,自然是想念的紧。
林玉轩跟贾瑚给二人磕头问好,林如海跟贾敏是含泪赶紧将两人扶起,然后是互相说不完的思念。
林玉轩怕父母情绪过于激动伤身,赶紧将这些年遇上的趣事儿插科打诨的说出来逗父母开心,贾瑚也跟着逗趣儿,这才让林如海夫妻平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