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双收(第1页)
那场首演的顺利程度远远超过莫琳的预期。
她知道这绝大部分必须归功于埃里克的临时“替场”,可这绝不可能是长久之计。他只是为了保障克莉丝汀作为女高音的首演获得出色的反响,不会永远留在台上替莫琳打工。
观众的吹捧是无法被减缓熄灭的,莫琳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弱埃里克的存在感。
她选择趁这个机会将克莉丝汀推了出去,将她竭力包装成巴黎最火热的新星,用月亮的光芒来掩盖太阳。
可是日月注定难以争辉。
时隔两个月,科尔再次来到了莫琳的办公室。
他注意到这间办公室有了些鲜活的变化。椅背上挂着女人的羊毛毯,桌上小盒里积起棉絮一般的烟灰,还有厚厚摞起,几乎铺满半个桌面的账单。
“好久不见,莱斯曼小姐。”他摘下自己的帽子,背着手朝莫琳行了个绅士礼。
“请坐”。
莫琳从繁杂的工作中抬起头,她还是习惯在外人面前端着那副高高在上的架子,脸上却难得地露出几分疲惫。
他来得不太算是时候,她正忙着解决克莉丝汀那群有些疯狂的新观众们。他们的要求实在太多,甚至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比如这位女士在来信上写:希望克莉丝汀能够穿上她祖母那辈留下来的的礼裙演出。
作为记者,科尔敏锐地察觉到了现在的氛围。
他们两个的位置对调了。
两个月前,是莫琳有求于他,她希望他能帮助剧院打响新剧目的名声,而现在,是他为了恳求一些独家新闻而主动找上门来的。
他开始有些庆幸自己来前做了准备。
科尔将自己身后的人推到莫琳的视线范围内,颇为自豪地说:“请容许我为您介绍,莱斯曼小姐,这是我们晨报的摄影师卡维先生。除了我们以外,还没有哪家报纸有这样的殊荣!”
那名叫做卡维的男人留着胡子,怀里捧了个并不令人眼熟的古怪玩意儿。
科尔有些激动,他将卡维手里的古怪玩意儿偏了偏角度。以便于更好地展示在莫琳面前:
“感谢涅普斯先生的慷慨,这台照相机正是他赠予《晨报》使用的。我敢说,全巴黎,哦不,全世界您都找不出第二台来了。”
莫琳觉得有点有趣。科尔的动作让她觉得那位卡维先生只不过是个用来展示商品的架子而已。
不过在这之前,她的确没见过类似的东西。在英国的时候,她只隐约听说过有人想利用暗箱和感光材料来记录场景,不过却并没有被实际制造出来。
“已经能做到成像的地步了吗?”莫琳感兴趣地问。
她放下了手中的羽毛笔,这意味着这场谈话开始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当然”,科尔将一片纸递给她,那是从前几日发行的《晨报》上边裁剪下来的。
“虽然目前还不是非常清晰,但我们持续在做技术改进”,卡维补充道。
莫琳接过那片纸,上面印着两行巴黎当地警察署的通缉告示,还附上了一张朴素的脸。
的确不够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