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2章 京城暗流(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曲凯歌奏罢。随着皇帝率领大明朝京军中最后的两个满编野战军团,消失在天尽头。这座帝国的中枢,巍峨的紫禁城只剩下了一股死一般的沉寂。阵阵木鱼诵经之声,掩盖传遍了整个京城。皇城内,刘太妃正虔诚的跪在佛龛神像面前,为自己的大孙子,为大明朝的皇帝进行着极为虔诚的祈祷。紫禁城,两百年,多少风霜雪雨凝聚在其间。古老而又沉寂的京城,更是政治的泥沼深处,稍不注意便会有无数陷阱。。此刻在失去了躲在深宫之中的皇帝的震慑之下,又不知将有多少邪魔妖祟即将重现人间。定国公府外的不远处,一辆马车匆匆的停在了不远处的酒馆。马车上一身锦绣打扮的中年男人,缓缓的从马车上走了下来。仔细的留意四周之后,在吩咐一声之后,在嗒嗒的马蹄声掩护下,慌慌忙忙的钻进了定国公府的后门之中。……“多事之秋!定国公还请您多多包涵!还请诸位大人多多包涵。”刑科故事中解学龙,脸上挂着尴尬的笑容,不定的对着周围在坐的大人们赔笑道。“好了,解大人不用多礼了。大家可都等着你了。如今这京城,确实是一摊泥沼,这下面可是有不少的祸心在暗流涌动啊!”听到定国公徐允祯的话语,解学龙的那尴尬的脸上不由得红润了起来。刚刚坐下来的解学龙如坐针毡,刚刚抬起屁股准备站起来,继续解释。只可惜早已经对他不满的徐允祯并没有给他插话的机会,在看了他一眼以后,而是继续说道:“诸位大人,大家都是朝堂上的清流,都是大明朝的股肱之臣。今天大家来,也都是给徐某一个面子。徐某也不多说什么客套话,只想和大家聊聊宗法。”“各位大人,大家都是科甲的正途,天子的门生。大家也都知道,咱们大明朝讲究以忠孝治国,以忠孝传家。这宗法,在徐某看来,这宗法不仅仅是制衡宗师的法度,更也是延续皇朝的正统。宗法废,忠孝亡,家国灭!诸位大人,祖宗之法不可废啊!”徐允祯的话,就像是针一样扎进了在场的众人心中。在大明朝的政治格局中,清流一直存在,这个笼统的称谓从来不是指定为某一特定的群体,在更多的时候,而是代表着一种势力。清流就是朝堂上的保守派,这群人最擅长的武器就是所谓“宗法”。在传统的读书人眼中,这套源自于周公旦的制度,是凝聚一个时代,维持皇朝稳定的根基。任何人都不能轻易的越过这道红线,这也是文官的底线。宗法制,核心便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这也是皇权斗争的关键。在嫡长子继承制度下,皇权的继承下得到了制度的确认。身为皇上老师的“清流们”,也得以有机会同“圣人”的思想蛊惑年轻的太子,为自己未来的执政铺平道路。种种所因,必有种种所果。荒诞不羁的朱由校那临行前的诏书,并没有得到朝堂上绝大多数的文官们的支持。即便是有了内阁的背书,可朝堂上的清流们依然不会理解并支持。在大明朝现行的制度下,皇上一旦有了子嗣,皇权的继承便有了确定性。兄终弟及只能是偶然情况,大明朝的清流们绝对不会接受皇帝这样破坏规矩。制度的大门,一旦出现一丝一毫的损坏,那即将到来了将会是无休止的冲击。古语说,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可一个不受控制的强势藩王,一个从小被前任皇帝培养在身边,肯定会延续前任皇帝政策的皇帝,对于已经被压制了很久的文官来说,这也是极不可能接受的。即便是如同当年万历皇帝的立储风波一样,哪怕动辄十数年,哪怕让正处在水深火热的大明王朝更加混乱,文官们也在所不惜。他们只是在等一个契机,失去了东林党,失去了赵南星这些老派人物,他们早已经散乱不堪。现在徐允祯这个勋贵,这样一番轻飘飘的话语落入了群臣的耳朵之中,无异于在向他们传达出鲜明的信号。政治在于不断的斗争。勋贵虽然是皇帝用来制衡文官的产物,可在几百年的演化下早已经你中有我。在大是大非面前,文官和勋贵一起合作早已经屡见不鲜。有了徐允祯定“调子”,在场的文官们再也压不住自己的内心,跳了出来。“定国公,你说的是啊!这算什么事?皇上这样是置大明朝祖宗之法于何地?是在置大明朝几百年传承于何地!皇上哪怕是在:()天启:再续汉家三百载江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