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1页)
她谨慎起来,轻描淡写地说:「劳烦王妃垂询,我一应都好。」不提出京的事,只试探着问陈王妃,「郡主曾来王府寻我吗?可是有要紧事?」
陈王妃忙摆手,说不要紧,「先前京中乱了一场,郡主她慌不择路四处碰壁,多亏最后有王妃指点迷津,才使一家人安稳度过。郡主感念王妃的恩情,正好前日里府上添丁,便想请王妃过府去热闹热闹,没成想王妃不京中,遗憾错过了。」
陈王妃神色坦然,也没有好奇探究的意思,越棠心中却仍有些打鼓,河间郡主寻她,只怕没那么简单,少不了与段郁有关。
段郁啊。。。。。。想起他,越棠便觉怅然。她昨夜里才回京,今日便赶着入宫为天子贺寿了,都没功夫着人去问一声他的行踪。北庭何止千里之遥,这一路北上,便是一路往严寒里走,山高水远风雪迢
迢,再见也不知道是何年月了呀。
手里端着皇帝赐下的茶汤,越棠在两掖廊庑下信步闲逛。听人说万寿筵席场面浩大又无比冗长,席上众人少不得时刻警醒,仔细听着内官唱引,一坐便是一两个时辰,趁没开席,正好活动活动手脚。
延英殿前搭起连绵的彩棚,彩棚底下是无数的编钟大鼓,只等着为天子演奏壮阔的雅乐。越棠饶有兴致地瞧过去,正想走近些细看,彩棚后头忽然绕出个人来,拦住了她的去路。
越棠惊得合不拢嘴,「段将军没有去北庭吗?」
可不正是段郁,数日不见,他依旧是那副容色,唯独眼底多了两道淡淡的青影,一见到她,眼中难掩哀伤,「臣。。。。。。臣前些日子被郡主关起来了。」
原来那日段郁听说睿王妃离京,当即便要追出京去,朝廷的调令都顾不上了,非得要为自己再争取一回。结果还没上路,河间郡主不知到从哪儿摸清了原委,当机立断就将儿子给绑了,关进国公府里。虽没法押着他去北庭赴任,好歹能阻止他犯下更严重的错误。
分明是很悲惨的经历,但不知为何,越棠听着又觉好笑。河间郡主果真是位性情中人,一时冲动之下,自己官居三品的亲儿子说捆便捆了,其实从某些方面看,段郁与郡主很有那么点一脉相承的味道。
段郁则忿然,「太子殿下背后向我阿娘通风报信,把我娘吓得半死,这才对我下狠手。殿下胜之不武,不是君子所为。」
越棠没奈何,说什么好呢,太子胜之不武或许是真,却与段郁无关。哪怕追她出京的人真是段郁,她也不见得就会答应他。从她将段郁与太子双双拒绝起,太子殿下的对手就不是别人,而是赵铭恩。
这时候无论她说什么,似乎都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伤心难过的情绪只能靠自己扛过去。越棠只能同他论论前程,毕竟买卖不成仁义在,她很欣赏段郁这个人,不希望他就此一蹶不振。
「郡主今日把将军放了出来,那往后的路怎么走,段将军心中有打算了吗?去北庭也好,留在京中也好,将军总要向前迈一步。人生还很长,不谈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总要找些让自己快乐的法子,是不是?退一万步说,就算将军什么官都不想做了,也不能在原地停留呀,离开的人就是离开了,一味干等,也等不到旁人回头的。」
一席话把段郁说得心肝儿颤,等不到旁人回头,意思是她终究选择了太子殿下吗?
其实他早有预感,郡主娘娘不会无缘无故就将他松了绑,既然放他出来,一定是得到了确信,譬如太子殿下得偿所愿,情敌再也够不上威胁了,便懒得再管。
段郁看向她,盈盈一张脸上笑意怡然,目光温存,饱含鼓励与期许。他鼻子一酸,眼睫低低垂下来,哑声问:「王妃,臣真的没有机会了吗?」
越棠最见不得他使这一招,从段郁身上她见识到了,男人扮可怜的本事居然可以这么高。细密的睫毛底下隐隐泛着水光,硬朗的线条分明倔强,却透着浓浓的落寞,仿佛一碰就要碎了。
越棠心中一恸,面对这么一张脸,果然狠不下心。想安慰他,张口结舌又不知怎样婉转才好,「将军,你听我说。。。。。。」
然到底没说出来,身后一道坚决的声音将她打断了,「段郁,你没有机会了。」
两人循声望去,只见太子殿下缓步而来,风轻云淡的模样,落在段郁眼中就是胜利者讨打的姿态。刹那间他的落寞全化为了愤懑,女郎的心意他无法左右,可输人不输阵,情敌尽使见不得光的手段,不膈应他两句就不姓段。
「殿下别高兴得太早。」他迈上前一步,横眉冷眼无限嚣张,「王妃才与臣说,人生长得很,馀下漫漫几十来年,谁知道王妃会不会改变心意。今日臣就将话放在这里,王妃若在京城过得不顺意了,只要我段某人在,北庭永远有王妃一个家。」
越棠听得脸煞白,撂狠话也得看场合吧,狠命给他使眼色,「段将军喝醉了吧,若撑不住就赶紧回国公府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