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似风前絮(第1页)
探春也顾不得去问她们两个在笑什么,就正色道“依我说,二姐姐竟不要再看这些书了!虽然确实是劝人向好的,只是未免太消极些···”
说了一半探春看到惜春笑得更欢了,就疑惑道“四妹妹怎么笑成这样?”
惜春便道“我早就和二姐姐说了,若她再看这书,三姐姐肯定要劝的!果然今日姐姐一来,就要劝了!”
迎春抿着唇笑了笑,又解释道“你说的我都记着呢,今日只是随便翻了翻,也没有深看···”
“三姐姐刚才可真像个女夫子呢!”惜春又指着探春笑道。
探春也不恼,仍劝道“二姐姐性子和软,以后还是不要读这书了。”
探春说罢,就吩咐丫鬟侍书将这本书收了去,又拿出几本准备好的书,才道“这几本是父亲和我一同翻译的。父亲说是一个外国人写的,让我拿来给二姐姐读。”
迎春笑着接了过去,就翻了翻,又问探春道“家务事可遇到什么难处了吗?”
“并没有什么,凡事有母亲和大嫂子指点,也没有太难做的地方。”探春笑道。
“听说三姑娘可是个雷厉风行不容情面的主子呢!”惜春边翻书边打趣道。
“你又听到什么了吗?”探春捋了捋惜春的头发,笑问道。
“就是那些丫鬟婆子们啊!她们哪有不说的?”惜春转了转眼珠,又道“不过说起三姐姐来,她们总是又敬又畏的!”
“你这丫头!又来打趣我!”探春意识到惜春故意在开玩笑,说着就在惜春身上挠痒。直惹得惜春央告不停,才停了手。
探春理了理自己的鬓发,又想起一件正事,才道“父亲从外面弄了些时令瓜果,还有几篓子螃蟹。如今也不能摆席,就让咱们明日都去母亲屋里,姐妹们吃螃蟹呢!”
“说起这个,诗社也好久没有起了,上一次诗社竟然是去年秋天,也是吃螃蟹的时候···”迎春不由得叹了口气。
“二姐姐既然有心,不如我明日做个东道,如何?”探春笑盈盈看着迎春。
“这好极了!明日她们都要忙着作诗,咱们姐儿俩尽情吃吃喝喝!”惜春拍手笑道。
“哪有这样的···”迎春也忍不住笑了。
探春的执行力自不必说,与王熙凤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次日荣府这边的女孩子们又是热热闹闹过了一日。
王熙凤知道宝钗又去和姐妹们玩闹去了,自己也不方便参与,她正忙着打点生意呢。
这一年多来,王熙凤去了扬州,泉州,虽说是与宝钗一同经营丝织厂,但她也为自己相看中了几样生意。
因要与外国商人合作,将丝织品卖到海外,王熙凤趁便采买了各类西洋玩意,带回到金陵却意外收获了不少的询问。王熙凤便留了心,与一家西洋的商号和一家南洋的都谈定了,让他们将自己选定的货物直接运到金陵。
自此,王熙凤就在金陵做起了销售西洋玩意的生意。不过半年,生意已经很是红火,这次进京,王熙凤便又在京城盘了几家铺子,专做这个生意。
一个人纵有多少精力,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平儿就成了王熙凤最牢靠妥帖的臂膀。
所有王熙凤自己不方便出面的事,几乎全是平儿在做。平儿也不愧是王熙凤一手调教出来的,其爽快麻利和周全细致十分出色。
况且平儿个性随和,待人接物比起王熙凤要更亲切。因此后来王熙凤自己再不管接待人的事,全让平儿来做。
当日她们二人一到金陵,王熙凤便将平儿的身契给了她,又将自己手里的一处院子也送给了平儿,地契同样给了她。平儿便不再管贴身伺候王熙凤的事,成日里只忙着管理铺子上的事情。
她们二人年纪相仿,如今都有二十二三岁了,王熙凤便想着应该为平儿选个夫家,只是毕竟心里也舍不得,就亲口问了平儿。只是平儿没有半点想要成亲的意思,王熙凤反而放了心。
因为她一点也不想让平儿离开。作为良民的平儿若嫁了人,自然是去为丈夫管家。王熙凤不想这样。平儿的亲口回答解开了王熙凤的心结。
况且,王熙凤心中另有一样大事,若真要去做,也是离不开平儿的。
王熙凤自己心里做好了计划,便打算和宝钗商议。这也是她此次进京的另一个原因。
“凤姐姐和平姐姐难得一起来了!快坐吧!”宝钗本来正和黛玉一处读书,听到丫鬟通报,便起身迎了上去。
“姑妈不在家吗?”王熙凤坐了下来,笑问道。
“母亲去了姨妈那里呢。”宝钗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