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树梅花月满天(第1页)
送王熙凤离开京城后,宝钗和探春都忙着各自的家务事。湘云被接回了史家,预备着年后搬回金陵。宝玉忙着读书做学问,迎春和惜春跟着先生学画画。
只有黛玉闲着无事做,她便常去薛姨妈处,和英莲凑在一起读书作诗。
年关将近,林如海也接黛玉回自己家了。贾母虽不舍得黛玉走,但林如海再三说明正月里一定会将黛玉送回来,贾母这才放了心。
往日里还有宝玉黛玉湘云在她跟前逗趣,如今宝玉没空,湘云回了家,就剩了一个黛玉也要回家,实在怨不得贾母心里空虚。
无论多么想制造出热闹欢腾的过年气氛,贾母却越来越觉得,再也回不到过去那样的热闹了。
贾政和王夫人以及三春姐妹都尽量想让贾母开心些,贾母也只好强颜欢笑。幸好还有薛姨妈一家一起陪着,才显得热闹一点了。
过了新年,正月里又是各处亲友来拜访。其中地位尊崇的人,贾母也要亲自接待。
那日,南安太妃和北静王妃都来贾府略坐了坐。往年她们断不会亲自拜访,据贾母所想,应该是看到贾政这几年屡屡被皇帝看中,因此他们几家也都以为应当重视些,所以才来走动。
南安太妃又说贾家的姑娘都极好,就想看一看。正好林如海带着黛玉也来拜访,贾母便吩咐人将黛玉探春宝钗都叫来。迎春行动不便,惜春年纪小,贾母就没让她们两个过来。
前几年贾母寿辰时,南安太妃也曾见过宝玉和探春,只是又过了这几年,没想到探春更出色了,黛玉和宝钗两姐妹也是沉稳大方,温和娴静的。
闲话几句,又赏了礼物后,三个孩子便先离开了。
而南安太妃却有了别的心思。
她看着贾母,笑问道“不知几位姑娘可都相看好了人家?”
南安太妃此话却戳中了贾母的心事,让她联想到迎春的事,虽心里不太情愿,但面上不显,笑答到“她们年纪还小呢,还没有考虑这个。”
“这么好的姑娘,趁早相看几个好人家,也是好的!”南安太妃说罢,就喝了口茶。
北静王妃不过二十多岁年纪,此时也附和道“前几日倒见过几家公子,十五六岁的年纪,也是品貌不俗,堪称青年才俊呢!”
王夫人一直注意着贾母的神情,此时见贾母无意附和,她就补充了一句“太妃和王妃有所不知,这几个姑娘自小体弱多病,她们也都是一处长大的,三个人吃的药一年四季都不曾断过,如今年纪还小,老太太心疼,就想着多留几年呢!”
“正是这样。”贾母也笑着点头,很是赞同王夫人的说法。
虽这样明摆着拒绝了南安太妃和北静王妃,但为了孩子们,也少不得表明态度了。贾母无心靠着姑娘们攀附权势,这大约也是迎春的事让她得到最深刻的感受吧。
南安太妃也没有不悦,点头笑说“也是这样道理,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当然不愁出嫁了,不如多留几年,全家团聚,也是好的。”
“老太太心疼孙女们,自然要多为她们想了!”北静王妃又道“只是日后要看人家,我可是自愿做个媒人的!”
贾母和王夫人听了,自然面上更要感谢她们的理解和体谅。
邢夫人虽一直在旁陪着,只是想到迎春不得来,自己也插不上话,心里竟然也有些无趣,就只是陪着吃茶看戏罢了。
心里也不由得遗憾,自己嫁到贾家多年,也没有个一儿半女,不然此刻,也该考虑孩子们的亲事了。如今已五十岁的人了,身边也没个知冷知热的。嫡子贾琏和她不亲,迎春虽尊敬她,但她自己又看不上迎春。况且丈夫贾赦又是那么个人,自己更没意思了。
想到这里,邢夫人不禁多喝了几杯酒,待送走南安太妃和北静王妃后,邢夫人面色微红,已有三分醉意了。
贾母累了,便无意再会宾客,回去歇着了。邢夫人看着王夫人独自应付着宾客,难得主动陪着一起应酬。席散后,二人还一同去看了迎春。
正月里王夫人和李纨都忙着应酬,家务事只能都交给探春。幸而她一年多锻炼下来,已经很是得心应手,虽然累一点,但并没有半分疏漏,反而较之平日,下人们行事更谨慎小心。
*
初八日中午天阴沉沉的,到了傍晚就开始下雪。
探春晚上还要向王夫人汇报一天的大小事务。当晚贾政自然也在,他又将宝玉和贾珠李纨贾兰都叫了过来,一家三代人难得这样团聚。没有任何杂事干扰,也没有需要谨慎的地方,发自内心的平静放松。
至亲血缘的关系就是无需做任何额外的事,自然相处,就足够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