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第1页)
华瑶当?然也?有自己的私心。东无的私库共有二十个,昨晚她只找到了一个,她还要通过若缘和宋婵娟追查剩馀的私库。
若缘交给华瑶一张地图,又告诉华瑶一个消息:「岳扶疏还活着。」
华瑶拿过地图,仔细审视一遍,才问?:「晋明的谋士岳扶疏?」
卧室里药香缭绕,若缘躺在一张木床上,还没起身。她双腿伤势太重,至少一个月不能下?床。
若缘百无聊赖,闭着眼睛回答道:「是他,岳扶疏,你?想知道晋明馀党的消息,也?能从他嘴里打听?出来。」又自嘲一句:「难道我这一生,就是为了给你?做配吗?我的全部身家,都归你?了。」
宋婵娟站在床前,立即伸手挡住若缘的嘴巴:「请陛下?恕罪,公主还在病中,她说?话不经脑子,全是胡诌乱扯……她,她脑子也?不大机灵,需要太医给她治一治。」
华瑶默默收好?了地图。
临走前,华瑶又看了一眼若缘:「你?应该这么想,天?塌下?来,我替你?撑着,你?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今日天?朗气清,天?高云淡,无风也?无雨,昨夜又缴获了一大堆财宝,华瑶心情很好?。她和谢云潇一起吃过早饭,不紧不慢赶到库房,清查财宝。金银珠宝琳琅满目,估计价值超过了一百万两,她一边感叹东无太贪财了,一边在心里盘算着国库开支。若要推行新政,钱粮必不可少。
当?天?傍晚,黄昏时分,绣城知府朱贤勤赶来觐见华瑶。
朱贤勤才刚离开衙门,身上还穿着四品绯红官袍。他脚步匆匆忙忙,绕过回廊,迈入正厅,行过叩拜大礼,恭敬道:「微臣拜见陛下?,恭请陛下?圣安。」
华瑶高坐上位,淡然道:「免礼,赐坐。」
朱贤勤缓慢落座。他瞥眼一看,对面的一把木椅上,坐着一个老熟人?。
此人?名叫温良平,今年四十三岁,吴州绣城人?,原是昭宁十二年的进士,曾在户部任职。后来她辞官归乡,又在绣城开办了几?所私塾,做了十多年老师,桃李满天?下?。绣城读书人?对她推崇备至,她竟成了华瑶的座上宾。
温良平抱拳作?礼:「草民参见朱大人?。」
温良平毕竟是个进士身份,又得了华瑶青睐,不容小觑,朱贤勤立即回礼,又转向华瑶:「承蒙陛下?召见,若能为陛下?分忧,微臣不胜荣幸。」
华瑶一语惊人?:「朕打算在京城设立农工商总局,在秦州丶吴州两个省份开设学堂丶书院丶医药局丶育婴堂,改革吴州农司,选用?优秀人?才,等到时机成熟之后,便能把新政推广到全国各地,惠及天?下?民生。」
第255章成大业废除贱籍,指日可待
朱贤勤十分震惊:「微臣愚钝,斗胆请教陛下,您说要在秦州和吴州开设学堂,那学堂传授的?课业,可还是四书五经?」
华瑶语调平静:「吴州已有新式学堂,朕也不?过是推波助澜。」
吴州的?新式学堂,与老式私塾全然不?同。学堂设立五门学科,包括算术丶经史丶修身丶书法?丶财赋。
这一门「财赋」大有讲究,原是「财货赋税」的?统称,课业内容条理?分明,讲述吴州财政丶税制丶货物品类。
大概一百年?前,兴平帝当政时期,朝廷设法?打压吴州世家贵族,此后世家没?落,吴州农业丶工业丶商业兴起。吴州盛产细盐丶精铁丶米粮丶茶叶丶脂粉丶以及各类布匹丶丝绸,民间称之?为?「绫罗绸缎之?乡,绢丝锦纱之?地」。本地商户丶工匠经营多年?,积攒了不?少家产,不?求儿?女考取功名,只?求儿?女能够顺利继承家业。由此,新式学堂应运而生。
前任绣城知府曾经主办了八所新式学堂,在绣城广受欢迎。可惜好景不?长,昭宁二十一年?,皇帝把他贬为?庶民,他回到家乡,不?久后郁郁而终。
朱贤勤坐立不?安:「绣城现在还有八所新式学堂,是由官府承办的?,学生来自富贵人家,修习课业以经书为?主,以财赋为?辅……」
所谓「经书」,还是「四书五经」。
朱贤勤小心翼翼道:「古人云,『立修齐志,读圣贤书,存忠孝心,行仁义事』,纲常伦理?是治国之?本,世上没?有一个读书人敢违逆。臣以为?,不?论学堂开设了何种学科,忠君爱国总要摆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