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2页)
「还记得么?我那首给广播剧写的歌,就是和他们合作的。公司规模很小啦,不过有个作词老师曾经给歌星写过歌呢!不一定去他们那里工作,我就是去看看。去年那部国产动画电影,插曲也是他们写的。
「好厉害,我也想给电影写歌。旋律和歌词要契合情节与主题,很像命题作文对不对?」
——
周三,上课地点在老师的办公室。
了解了巫雨清的诉求后,学校没有推销台词课丶表演课丶形体课,反而是推荐了一个老师,先上一节看看效果。
签了保密协议,老师在课前翻过剧本。
巫雨清坐在椅子上,看着老师年轻的脸和花白的头发——不是染的,少白头,茂密有造型,有种说不上来的洋气。
「你怎么理解你要扮演的人物?你认为驱使她一意孤行调查和报导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穿得很有个人风格:冷棕色丝绸衬衫,解开三粒扣子,脖子上几条长短不一的项炼。
他冰冷而直接,说起话来犀利简洁,在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别人带来的问题,然后对方就可以拿着答案离开他的视线范围。
「剧本里,记者被领导叫到办公室,被勒令立刻停止对他人询问和骚扰。」
「她因为寻衅滋事被处以行政拘留,出来后工作没了,却继续调查。这时候你觉得,她在想什么?」
「一个工作多年的记者,发现重要线索和证据时会激动到有明显的动作表情吗?」
「见惯社会运作规律的人,对世事洞察,在问题的开始就猜到答案。所以她有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总能根据蛛丝马迹找到力证。」
「导演觉得你演得不对,是因为你们对人物行为的底层逻辑有着不同的理解。」
「你认为是职业道德,信念感,理想,正义。」
「但也许,她做事时没有这些伟大的驱动力,只是朴素的良心和勇气。」
「没那么年轻,没有勇往直前的无畏。可她又不够老,还没有投降。」
「一个普通人。」
「有时候,你要剔除人物的性别丶职业丶年龄。演员在诠释一个有深度的角色时,往往是在演绎一种性格,扮演人性的一个或多个侧面。」
下课前,老师对巫雨清说,与其猛看外国的新闻奖文学作品,不如去了解一下这里的新闻和这里的记者,或许后者更能帮助她理解角色。
「你平时上网接触到的资讯,多少是盖棺定论的通知,多少是揭露或求助才得以曝光?」
「新闻系大一开学的第一节课,老师教的就是:为人民发声。」
「你知道新闻系的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去做什么吗?」
「这片土地上还有调查记者吗?」
「你能区分新闻和宣传吗?」
第86章神秘力量
长按大眼界面左下角房子形状的按键,会弹出帐号切换的功能窗。巫雨清有两个号,大号很久没登,全权交给负责新媒体的工作人员,按时发照片和宣传。
自从公关团队说置顶大眼里的捐款截图哗众取宠后,她就顺应了大趋势,除了GG什么也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