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页)
没错,比起开局一个碗的末世求生,她在这个世界很富有。
五岁进宫,颇得太皇太后和皇上的青睐,所得赏赐在她出宫的时候,装满了四辆马车。
没有金银,全是稀世珍宝。
祖母去世时,给了她半副嫁妆,母亲去世时,把全副嫁妆都留给了她。
她最不缺的就是钱。
二婶克扣月例,就让她克扣好了,反正长房也不指望那点月例过活。
她可以用自己的钱养活幼妹,让她们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所顾虑的,无非是她进宫之后,两个幼妹落在二婶手上没有好日子过。
也正是这份“懒得管”和顾虑,让她在幼妹眼中变成了忍辱负重的小可怜。
从而把两个妹妹养得格外懂事,凡事只内耗自己不敢麻烦别人。
之前一直在守孝,日子过得平淡,倒也看不出什么。如今除服了,可以自由活动了,矛盾一下子集中起来,问题才浮出水面。
没发现问题也就罢了,既然发现了,就要改变。
石静收拾好心情,拉起石争的手说:“你们也好久没出去玩了,上回带宝珠,这回带你们。”
两个小姑娘齐齐愣住,睁着大眼睛看她,还是石青胆子略大,问出了口:“真的能把我们两个都带上吗?”
毕竟请帖只有一张,多带一个人不合规矩。
石争年纪最小,却最懂事,懂事到让人心疼:“可以把二姐也带上吗,我怕二婶……”
“怕什么,我是你们的亲姐姐,又不是宝珠的。”石静把石争拉到身边,抱在膝上,“上回已经带了她去,这回带你们俩。”
回答完石争的问话,再回答石青的:“我住在宫里的时候,与几位公主都十分要好。荣宪公主大我一岁,性子尤其和善。她知道我有两个亲妹妹,我带了你们去,她只会更高兴。”
那时候主动与几位公主交好,也是在为太子铺路。
康熙皇帝一共有二十个女儿,大多早夭,只有八个活到成年嫁人。这硕果仅存的八个公主,有六人和亲蒙古,剩下的两个,一个嫁到佟家,嫁给了孝懿皇后的亲侄子,另一个嫁给了甘肃提督之子孙承运。
既可以稳住蒙古这个大后方,又能犒赏皇亲国戚,还能顺便搞一搞满汉一家亲。
没有一颗废棋子。
太子是储君,不能结交外臣。太子妃与公主们交好,不但不会被猜忌,反而会被看成皇室和睦的表现。
等到关键时刻,这些平日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情,往往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本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原则,石静很早就开始布局了。
让她没想到的是,康熙朝的公主格外平易近人,没有后世影视剧里演得那般骄纵。
轻易得手之后,她居然从中收获了友谊。
这其中第一个向她伸出橄榄枝的,正是荣宪公主。
荣宪公主眼下怀着孕,恰是母爱爆棚的时候,见到她的两个幼妹,肯定很高兴。
听说都能跟去,且长姐只带她们两个,并不用看二姐的脸色,两个小姑娘齐齐笑弯了眉眼。
这时有小丫鬟进来禀报:“大姑娘,三姑娘,四姑娘,二姑娘来了。”
第9章见公主
话音未落,宝珠已然带人走了进来,彼此见过礼,就迫不及待地问:“大姐姐,公主府给你送请帖来了?是马球会吗?定在哪天?那天你穿什么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