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过来几日,霍去病直到此刻才终于真实体会到这位与他一起嘻嘻哈哈没个正形的好友已经是一位皇帝了,那双清澈深邃的眼睛被藏在垂珠后,明动的面庞隔着串珠蓦地高深莫测起来。

「我走啦。」年轻的皇帝抬起胳膊,厚重的衣袖压到他惯挽强弓的手臂发酸。稍稍歪了歪头,他用手背撩开挡脸的串珠,见霍去病半晌不说话,嬉笑一声:「怎么了,不会等会要见很多人,你胆怯了吧。」说罢用指头一捅霍去病胳膊。

霍去病闭眼哼笑,「你当了皇帝怎么话还这么多,不是要给我看突厥人长得像不像匈奴人,还不快前面带路。」

周围伺候的宫人们低头默默听着,忍不住悄悄抬眼去看正在互相打趣挑衅的两人,暗自惊讶这与陛下说话的人究竟是何种身份。不仅能够登上顺天门,还能对陛下这般无礼,陛下竟然一点都不生气。

原本卫青和刘彻也受李世民邀请一起上顺天门。但卫青素来低调,不喜自己立于众目睽睽之下。刘彻爱张扬,不过主角不是自己,他当然也没什么兴趣。心里只盘算有一天一定还要再派一只大军去漠北的那头去把逃遁的匈奴单于抓回来让之趴在自己脚下乞降,遂欣然与卫青一同隐于人群中观看,置身于高涨的氛围,别有一番感触。

不管相隔了几百年,胜利带来的骄傲和喜悦是永恒不变的。在百姓激昂的欢呼声中,颉利在金吾卫的押送下跪在顺天门楼下,朱红的殿门朝两侧开启,天子携文武重臣而出。

颉利与这位大唐的第二位君主是老交情了,十几年前还在突厥时,他就见过当时还是太原公子的皇帝。

明明是替父来谈判,求突厥能提供兵马照应,面对强刃环伺,讥讽嘲笑,少年不卑不亢,愣是把单方面求助变成双方互惠互利,既达成目的,又替自己的父亲保存颜面。

那时颉利就觉得此少年日后定会成为突厥的心头之患,正要动手尽早除去时,少年却抢先一步与突利交上朋友,在突利的掩护下安全离开突厥,颉利因此失掉了除去少年的大好机会。

等所有人都意识到少年是个大麻烦时,那个时候他已经是名震天下的秦王,敢以区区几人面对突厥的数万大军,于狂风骤雨中设计让颉利与突利相互猜忌最后不得不撤兵。他是一个人,更像一座突厥永远也翻不过去的高山。

如今颉利跪在山脚下,仰头看着当时的少年,他已经不止是一座山,更是一位无法触及的神明。

天空本是阴天,密布乌云就在此刻褪去,无数耀眼金晖洒下,五彩玉珠反射着阳光,颉利看不到大唐皇帝的脸,只能感觉到落在他身上的视线,冰冷中透射出翻滚搅动了四年的炙焰。大唐的皇帝朗声说着他听不懂的语言,随着沉稳的声线有节奏的停顿,好似一句句话都成了巨石自天上降下砸到他的身上,颉利不得不将身体卑微恭敬的匍匐到更低,与地上的尘埃为伴。

「颉利,陛下说饶过你的命,还不赶快谢恩。」负责转译的九译官最后道。

颉利瞪大眼,盯着地上不知为何会渐渐聚集的水洼,昔日草原荒漠的雄主在被俘多日后,第一次痛哭出声。

这一刻,他终于清晰认识到自己坐拥雄兵却为何在短短几年后就遭至灭国。

「谢陛下。」一个清楚自己失败的男人已经没有多馀力气来说更多谢罪的话,他以突厥的最高礼节向李世民深施一礼,手脚发软的在太仆寺官员的陪同下去往太仆寺。就在离开时,颉利抬头看了一眼城楼上的大唐皇帝,皇帝身边有一个身着玄衣的人自后面走来,一句他听不懂的话隐隐约约传来——

「看来也没什么特别,不过他俯首臣称的样子倒让我想起浑邪王,那老小子把自己缩成虾米,生怕脑袋掉了,那模样真挺滑稽的。」

……

顺天门那鼎沸的人声远远传到了长安城郊的弘义宫,这座原本修给李世民居住,以达到使他远离太极宫目的的宫室,目前已经改名为大安宫成为太上皇李渊的居所。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面上隐忍不提,然两个嫡子和十个皇孙具命丧于秦王手下,他自己也被迫退位,是以那之后与李世民关系疏远如陌路。今次李渊听闻颉利被抓到长安以告太庙,许多年前的回忆霎时涌上心头。

这群蛮子贪得无厌,拿走府库不少财务,消停不了几日依旧要侵扰大唐边境,李渊恨之入骨,可为了一统天下,他不得不向突厥称臣议和,保障边境不乱。如今,在李世民的领导下突厥被一举剿灭,从此北方边境无忧,李渊感慨万千,不禁叹道:「当年汉高祖被围白登七日,最后要靠陈平贿赂匈奴阏氏才能逃脱,此种大仇直到死去都不能报。而我儿消灭了突厥,看来我是托付得人,已经没什么可忧虑的。」他长叹一气,这几年天灾不断,国内相反一次都没乱过,反而国力愈加强盛。李世民已经以他的实际行动向这位偏心的父亲证明,让他为天下之主才是对的,那些往日的仇怨再记得清楚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将心头的刺扎得越深,双方都被伤得鲜血淋漓罢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