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1页)
长孙无忌嘴里哄孩子似的不停安慰,搂着哭得噎声挪不动步的李世民扶他慢吞吞上了王府马车,自己随后跟上。
与负责赶车的侯君集互相看了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幽幽怒火,胸中义愤填膺。
他们的殿下,自己捧着疼着还来不及呢,竟叫宫里那群鼠辈随便欺辱了去。秦王府一众幕僚本就只向秦王不向皇帝,今此一次,只会让秦王府更加齐心。
第35章
武德六年对于整个秦王府来说都是难熬的一年,这一年大小战事依旧不断,战场上却没有秦王府活跃的身影。
那次宫宴后没过几日,李世民被派往并州加强并州边线对突厥的防御。刚到并州没多久,就听闻有消息称:淮南道行台仆射辅公祏叛唐。
李世民接到长安来的敕令,李渊任命他为江州道行军元帅,似乎是想让他领兵去平叛。
可不久后,皇帝那边又改命赵郡王李孝恭和岭南道大使李靖领兵,与怀州总管黄君汉丶齐州总管李世绩一起讨伐辅公祏。
秦王遂一直留在并州。
江淮那边打得轰轰烈烈,秦王在并州率领部下每日训练士卒,登城查看防御工事。
唐朝和突厥的冲突通过一系列和谈暂时达成和解,突厥大军退回突厥境内。
边境安定后已没有多停留的理由。紧接着一纸敕令又急召秦王率军返回长安。只是李渊想不到,雷厉风行的二儿子这次回军速度缓慢,令他不得不再三催促,甚至亲自跑到华阴去等。对李世民表面乖顺,暗里不听他的敕命十分恼火。
「朕看他就是脑后反骨冒,这逆子,简直气死朕了!」李渊背着手在殿内气急败坏踱步,当着裴寂的面大骂李世民。
裴寂躬身低头,口称陛下息怒,苍老面皮微微抽动极力忍住笑。李渊对李世民的忌惮比他想像的还要厉害。换做几年前,李渊才不会在乎李世民回军快慢的问题,现在只因这点事便大动肝火,怀疑秦王别有用心。
看来不用他费心含沙射影,秦王自己就能把自己推进火坑。
这也不怪李渊多想,李世民的确是故意的。他是借这件事试探李渊对他是否还存有父子之情。人心都是肉长的,李渊一再冷待他,叫他怎能不心寒。况且,他放在宫内的眼线递出消息,李渊已经起了废除他王爵的心思。若非陈叔达一力劝阻,他李世民恐怕早就是一缕枉死的幽魂了。
哈……哈哈。骨肉亲情都敌不过权力欲望的侵蚀。在他们眼中,秦王只是一个觊觎皇位的狂徒罢了。
李世民放下笔,案上摊开墨迹未干的是他新写的关于在并州增设屯田的奏章。这道奏疏递上去,皇帝会不会采纳他不知道。但身为臣子,纵使处境艰难也依旧要恪守臣子的职责。不知他的这份真心李渊能否体会到。
只怕又只是他的一次自欺欺人罢了,终是狠不下这颗心。
李世民立在窗边,望着对面房檐下结成的冰晶,院中絮絮下落的飘雪,忧色凝滞眉心,长叹一声。
这时书房外侍卫禀报:尉迟将军求见。
秦王在花厅接见尉迟敬德。黑肤的汉子一见秦王,咧嘴笑开,笑容真挚,呼出的白气挡住他的脸也挡不住那份浓烈的热情。
尉迟敬德一身便服,声如洪钟,愉快道:「终南覆雪,正是赏雪的好时节,卑将斗胆请殿下一起外出赏雪。」
秦王这一年来所受的打击冷落,秦王府上下都看在眼里,所有人无不满腔义愤。可他们位卑言轻,尚且需要秦王的庇佑,何时才能真正扬眉吐气。
亲眼见神采飞扬的秦王殿下日渐消沉,众人心疼,绞尽脑汁想要减轻秦王忧思。
为此李承干和李泰小小年纪每日连文章都多背了两篇,只为阿耶来看他们时心中能多几分宽慰。
李世民的长女襄城跟着她阿娘学绣香囊,里面装着混有安神香的花瓣,踮脚递到李世民面前,奶声奶气的说希望阿耶开开心心的,不要整天皱着眉。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秦王的一份心意,李世民无不感动。
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就算宫里再冷漠窒息,又怎会真的击垮他呢?
知道他们一心为自己着想,李世民对来自属下的邀约照单全收。点头应下尉迟敬德的邀请,与他一道策马出了弘义宫。
终南山距长安六十馀里,晚上得在那边找地方过夜,见尉迟敬德马鞍上挂了几个鼓囊囊的包袱,显是有备而来。
面对秦王的随口一问,尉迟敬德挠挠后脑勺笑笑。只说带齐工具作料给殿下烤兔子,接着道在终南山看到有雪狐出没,运气好还能打一只。狐狸肉大家都没吃过,但狐皮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