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2页)
冒着火气的目光刮着跪在下方的舅甥二人。他俩都拼命要把罪往自己身上揽,可就是没一个人愿意主动说真话。刘彻生气就是因为这,属于他们舅甥之间的秘密,却没有他这个天子驻足的馀地,他不许!
「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朕可以先恕你们无罪。」
刘彻摆了摆手,放缓了神情,命王义拿来两个软垫让他们坐。
卫青和霍去病对视一眼,谢过恩典,刘彻生性多疑,要他轻易绕过触了他逆鳞的人着实少见。可虽然不怪罪,看架势一定要了解清楚真相。其实这事也没什么好瞒的,之前瞒着刘彻,只因霍去病与李世民常常互换,那时匈奴未平,国内还有虎视眈眈别有异心的诸侯王。要是被这群宵小知道,定会对大局不利。后来是事情告一段落没必要把这种说出来没几个人会信的怪力乱神之事讲出来吓唬人。李世民这次回去后若是事情顺利,以后大概也没有互换的必要。如今大汉威仪扩土也不需要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亲自出马。既然刘彻想知道真相,也不妨告诉他。
得到卫青首肯后,霍去病挺直背坐正,向刘彻施了一礼当先开口道:「陛下,一切皆由您赐予臣的昆仑玉指环而起。」
刘彻挑眉,他却不知还跟自己有关。不过他当然知道霍去病的那枚昆仑玉指环,他之前做过的一个噩梦,也有这枚昆仑玉指环出现。那是他不愿回想的,卫青在他的冷落怨恨中离世,而霍去病……他当作亲儿疼爱的混球竟会英年暴亡。
盖在漆黑广袖下的手指蓦地攥紧,压下刻于魂灵深处不愿面对的烦躁与悲伤,抬抬下巴示意霍去病继续说下去。
然后便是一段匪夷所思的经历,那些日子立于朝堂之上的骠骑将军并不是真的骠骑将军,而是李世民。
原来霍去病能活下来,全因这枚指环,同样也因为李世民。
「是他四处求访后世的名医救臣的性命。但这枚指环十分不稳定,那段时日我长时间昏睡也是因它。」霍去病扯下当做平安玦的指环,以指捏在手中端详,悠远的眼神中充满怀念。
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还有没有被他那个偏心老爹和糟心兄弟欺负。霍去病暗想。
刘彻视线落到霍去病指尖上缠满红绳的指环上,良久喟叹:「未曾想后世会有如此义士,甘冒性命之危救你。」说着目光流露赞许,「你小子眼光不错,确实交了个不错朋友。」末了再添上一句:「可惜如此人才不能为朕所用。」
纵使两位将军不再出征,皇帝还是那个雄心四海的皇帝。
两位将军听后暗暗摇头,陛下好战的本性是改不了了。拥有宏图大志的君主是臣民之幸,但一代人到底有一代人的责任,不能一步跨太远,会跟不上的。
好在刘彻也只是感慨。「好了,此事就告一段落,你们不许提,朕也不再追究。」这句话算是给这段不大不小的插曲一个结尾。刘彻见卫青紧蹙的眉终于松开,霍去病这小子眉目间凌然的傲气又张扬的回来,立时又开始头疼。这小子就是被他跟卫青平时保护的太好了才养成这副暴脾气,受不得委屈,遇到误会也不屑解释,这么利的刀子,真担心哪天他自己就能割伤自己。
这脾性还得压压。刘彻思忖,看一眼迎着他目光无所畏惧的混小子,略略一想,怪笑吩咐王义去太学找一位五经博士去天禄阁找几摞书来,让骠骑将军好好抄一抄,修身养性。
小祖宗又开始瞪他了,可怜的老太监王义哀叹自己实在倒霉,霍去病都长这么大了,怎么还是学不会冤有头债有主哇。他赶紧背过身去躲着霍去病飞来的眼刀躬身退出殿,他要找太学里最博学的博士,定要给霍去病多准备点书。
霍去病目瞪口呆,谁会料到事情的最后会是这样。陛下还嫌弃他脾气差,让他跟李世民学学什么叫沉稳。他龇牙越听越不对劲,要说脾气坏,眼前这位君王可最没资格说别人了。而且李世民脾气哪里好了,那家伙的暴脾气也不遑多让吧。
可惜无人听他的无声呐喊,骠骑将军为自己换来一顿抄,也算是把当初李世民替他抄的那些书还回去了。
此事也确如刘彻所言,除了他们三人,不再传扬。之后几年昆仑玉一如死物再无任何动静。后来一次刘彻巡游途中,负责护卫銮驾的霍去病手上所佩指环忽然流光溢彩,同行的其他侍卫好奇悄悄伸头去看,嘴里啧啧赞叹骠骑将军有个好宝物。
车里听到动静的刘彻撩开车帘,一眼见到霍去病把指环取下收进怀中,转头与身侧的卫青耳语几句,下令队伍加快行进速度到达附近行宫驻扎休息。
到行宫安顿好后,刘彻召霍去病与卫青前来,指环闪耀光芒,不像以往诡异的红,非但不歇反而愈来愈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