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页)
时至今日,突然离去的人又再次出现,依旧是要找李世民,那模样也不像是来投奔的,真要形容的话,霍鹞明面上不提,言语中无不透露他其实很想了解李世民近况,似乎很担心他。
长孙无忌摁下一肚子疑惑同霍去病简单交流一会儿,问清楚他现在落脚何处后派家仆送人回去。然后自己赶在宫门落钥前进宫面圣。
李世民刚在立政殿与长孙无忧和孩子们一起用完晚膳,回到甘露殿在宫人伺候下更衣,准备写写诗消食。刚写了一句,外殿的宫人快步来报长孙大人求见。李世民稍稍挑眉,脑中迅速筛过一遍今日政务,确定并无大事,也许是突发急事,便命宫人速速宣人进殿。
天气不热,从甘露殿门口进入内殿不长的路程愣是给长孙无忌走出一脑门的汗。
李世民忍不住扑哧笑大舅哥日渐富态的脸被热得皱成包子,抿住不停上翘的唇角从袖中拿出手帕递给他,调侃道:「无忌哥可来得有些晚了,我与无忧已经用过晚膳了。」
长孙无忌先是点头,随后反应过来,谁要来找你蹭饭啊,这二郎真是……忍不住要去点他额头,手伸到半路意识到不妥硬生生转手换了方向去接递来的手帕。以前两人都是布衣少年,李世民调皮拿他打趣,长孙无忌还能与他打闹嬉笑着回嘴。现在对方是皇帝,虽然依旧是亲人好友,但作为臣子说话却不得不开始讲究分寸,何况此刻也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
长孙无忌边擦汗边道:「霍鹞公子到长安了。」
李世民笑愣了,以为自己听错了,微微皱眉问:「谁?」
「霍鹞。」长孙无忌重复一遍,手帕遮住上半边眼,好奇瞅瞅李世民。
李世民先是嘿了一声,眨眨眼有些不信,旦见长孙无忌神情认真不似玩笑。他点头,转身习惯性摩挲戴在指上的昆仑玉指环,喃喃自语:「他过来这边,不会出事了吧,会不会受伤了……」
你们两个都巴不得对方不好是吧?长孙无忌越听越糊涂,本以为李世民会高兴,怎么反倒担心上了,又是出事又是受伤的,他们发小之间的感情真是恐怖如斯。抖了抖手臂上起的鸡皮疙瘩,感觉自己应该是想岔了,迅速拢回神智,清嗓提醒李世民别胡思乱想的太离谱,及时补充道:「臣观霍鹞公子英姿勃发,气色很好,一点也不像受过伤的样子。」
「这样啊。」李世民松了口气,手指捏捏袖口,忽然眼睛一亮,「那我要去见他,现在就去。」
以前的秦王如今的皇帝行动力极强,想到就做,说一不二。长孙无忌措手不及连忙拉住他的衣袖阻止,「时间不早了,霍公子远途劳顿,不如让他们先休息。何况陛下您要是这时候出宫去,明早宫里不知道会传成什么样。」
他说得不无道理,比兵器更锋利的是人言。即便是皇帝也不免会被卷进流言蜚语中,李世民已经尝过一回。他登基之初国家连遭天灾,渐渐有人传都是因为他玄武门起兵诛杀兄弟的报应,为此还有人写了一个天子入冥记的话本在民间流传。此事传到朝廷,大臣们气得大骂,李世民倒不甚在意,他深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纵然是皇帝也管不到别人说话,不如就随他们去。何况……天降大灾,是因帝王不修德行,上天当降责于他,不要祸及他的子民。由此可见舆论之厉害,不管是真是假,总归对皇帝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闻言一愣。是啊,别人还可以不管,但若是传到魏徵耳朵里,保不准又是长篇大论的进谏,从尧舜说到隋炀。这位一心辅助他成为圣明之君的臣子为人正直却死板的可以,光是想想在两仪殿干坐上几个时辰还得频频点头赞同就发晕。李世民后背汗都冒出来了,他不惧谣言,只是不想被老魏念叨,摇摇头,当即打消马上出宫去找霍去病的念头。
不过他可不会就此罢休,负手在寝殿内踱几步,视线飘然落在杳杳升起香雾的宝鼎上。「要不这样。」年轻的皇帝回身一抚掌,腰间的玉组佩碰撞发出悦耳的清响,漂亮深邃的眼睛弯起漾出一丝小得意。「明日没有大朝,我正好有时间出宫去,至于要来见我的大臣们,嗯…我写个手敕……」想了想继续道:「就说我身体忽染小恙,需要静养几日,有事上奏,不用面呈。」说罢来到桌前把写了一半的诗抽出放到一旁,提笔在纸上龙飞凤舞一阵。
长孙无忌接过李世民亲写的那封手敕,大致一览不知是该气还是该笑。手敕上并未直说其意,而是先忆往昔,再思今朝,接着委婉表达自己染恙身体不舒服,希望臣子们能体谅一二,这几天没什么大事就不要来打搅他。
长孙无忌低头憋住笑,肩膀一颤一颤。臣子们又不是洪水猛兽要活活吃了他,不就是想悠闲几天吗,干嘛把自己形容的弱不禁风如此可怜。再瞧李世民认真问他还有哪里需要润色的,无奈看了他一眼,摇头。
要不是知道真相,他恐怕真会被手敕唬住,免不得要担心一番。但此刻的他唯一的想法是一国之君竟如孩童一般要编藉口出宫去。转念思及之前李世民要去骊山温泉都要被大臣劝谏许久,当了皇帝比不当皇帝时还被各种管束没自由,不由生出一阵疼惜。
那厢李世民才懒得管大舅哥心里转了几个弯,只道:「我让汪敬持我手敕去尚书省。明早玄武门一开我就偷偷溜出去。对了,阿鹞他下榻何处?无忌哥你可不能先跟阿鹞说啊,这小子嚣张的很,知道我去找他,肯定又会装模作样,这可不行,我不允许。」